狸桥、向阳、洪林、孙埠、水东、黄渡、杨柳 重点发展家禽养殖
新田、周王、溪口 生态养殖和特色养殖
(2)促进水产品绿色健康养殖
以“生态、安全、健康、品质、循环”为标准,巩固幼蟹与河蟹、青虾、鳙鱼四大优势产业,壮大小龙虾产业,进一步加快特色水产良种繁育与推广,强化宣传推广,着重水产品品牌打造。
进一步强化水体环境整治。加强养殖尾水治理,修复水生资源,应用“大规格、混养投放、种草移螺、微生物制剂调水、微孔管道增氧”等手段减少水产品养殖对环境的影响,营造优良生态环境。
进一步普及先进养殖技术。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强化对饲料、渔药等渔用投入品管理,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养殖用药减量模式。加强专业培训,采取现场指导、发放生产技术材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有针对性进行技术传授和鱼病防治,加速先进技术的普及。
进一步提高养殖收益。针对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的改变,积极鼓励、指导有条件的养殖户大力发展集垂钓、餐饮、观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推动洪林镇“七色景塘”生态园等项目加快落地,延长产业链,充分挖掘渔业增长潜力,提高渔业经济效益。
表6 水产养殖业重点区域
“水阳江”幼蟹 水阳
“南漪湖”大闸蟹 水阳、狸桥、朱桥、养贤、洪林、杨柳
鳙鱼(胖头鱼) 水阳,狸桥,养贤,五星,朱桥
青虾 养贤、朱桥、五星
小龙虾 洪林,沈村,养贤、朱桥、杨柳
(3)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升级发展
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提升,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加快推进产业化发展。
增强农产品初加工能力。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供应时间,提高质量效益。果蔬、畜禽及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重点发展预冷、保鲜、冷冻、清洗、分级、分割、包装等仓储设施和商品化处理,实现减损增效。食用类初级农产品,重点发展发酵、压榨、灌制、炸制、干制、腌制、熟制等初加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深入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广泛吸引人才,围绕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各环节进行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积极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加快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技术应用,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
推动农产品加工集群化发展。着力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华卫食品、华盛食品、刘郎食品、和超禽业、溜味族食品、恒迪家纺等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加工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发挥其示范带动、产品辐射、品牌培育和市场销售的龙头作用。大力扶持和帮助农民产业合作社实施规范化建设,提高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加强合作社与企业之间的一体化经营,促进产业集群中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
加大品牌创建力度。重点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名特优新等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着力培育塑造一批名牌农产品,对华卫、华盛、棋盘塔等具备发展潜力的成长型农产品品牌重点培育和扶持。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品牌农产品科技含量,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企业重视品牌创建,积极注册商标,申报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等,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巩固特色烟叶品牌基地建设和烟叶进入“中华”等著名卷烟品牌配方。
2.做实惠农优势产业
(1)全力保障粮油生产安全
继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大力推广以水稻为载体的、粮经轮作、稻渔种养、“虾-蟹-稻”共生等新型种养模式,发展优质稻、富硒粮食、“双低”油菜、稻米油等优势特色粮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在洪林、狸桥、南漪湖周边及水阳江两岸区域继续扩大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引进、示范、推广“千斤粮、万元钱”农作制度,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在杨柳等富硒土地加大富硒稻的种植,提高种植品质。创建水稻优质高产示范基地、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有机稻米生产示范基地、功能性稻米示范基地。
表7粮食生产重点区域
粳糯稻种植区 朱桥、养贤、孙埠、五星、沈村、洪林
单季籼稻区 黄渡、新田、周王、水东、双桥、向阳
双季稻区 杨柳、寒亭、古泉
绿色稻米生产区 溪口、新田、黄渡、周王
蟹(虾)稻区 洪林、狸桥、养贤、沈村、五星、朱桥水产养殖区域
(2)加快推进蔬菜、茶叶、烟叶等惠农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产业。打造千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在城市近郊每年发展200亩高标准蔬菜基地,保障城市叶菜类蔬菜供应,蔬菜产品辐射长三角市场。适宜区域发展香菇1000万棒。
引导茶叶生产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速推进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提升“敬亭绿雪”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整体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打造宣州茶产业公共品牌。推进规模化、标准化茶叶现代园建设。
继续推进皖南特色烟叶发展。巩固国家级精品烟叶种植区和安徽省第一大种烟县(区)的地位,年产干烟20万担以上。规划落实基本烟田保护区21.5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烟田5万亩。继续推行1:1隔年烟稻轮作模式,稳定烟农队伍,重点培育150亩以上种烟大户、家庭农场。加强烟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强特色烟叶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强化绿色防控和清洁能源运用,提升烟叶品质,彰显烟叶特色风格,提高农业收入,带动农民增收。
3.做好益农特色产业
依托宣州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宣木瓜等特色中药材、水东蜜枣等特色水果以及水阳三宝等特色食品,进一步推动“一村一品”工作,发挥特色农产品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增收。
与科研院所合作促进宣木瓜、太子参等特色中药材发展。做好中药材品种改良工作,实施“一村一品”的省级示范点建设。推动百草工贸、精方药业、宣海棠药业等中药材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
助力地方特色水果品牌建设。加快形成水东蜜枣等名特优水果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扩大品牌影响力。继续加大老果园、低产果园改造力度,合理搭配树种、品种、成熟期,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果品品质与质量安全。
加大对特色食品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水阳三宝等宣州当地特色美食的对外宣介,通过电商等方式扩大对外销售渠道,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客户群体。
表8 惠农、益农重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