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临泉县“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21-2025年)

  (2)“五横六纵”普通国省干线路网

  “十三五”期间,临泉县不断打通国省干线主动脉,共实施国省干线公路项目7个,建设里程约150公里,总体形成3条普通国道、10条普通省道的“五横六纵”普通国省干线路网。其中,普通国道3条:国道G345、国道G220、国道G106,共122.327公里。普通省道9条:省道S254、省道S255、省道S314、省道S317、省道S318、省道S320、省道S417、省道S420、省道S422,共265.624公里。

  (3)畅通农村道路微循环

  临泉县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分别于2017年、2018年被评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2017年和2019年分别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县乡公路畅通工程的实施,确保了乡镇与县城、乡镇与乡镇的快速连接;村级道路的加宽改造,为农村客运班车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提升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贫困村道路的修建,则全面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有效保障。

  2、铁路发展实现突破

  “十三五”期间,成功开通郑阜高铁临泉段,实现快速铁路的突破。临泉站作为临泉县史上首座火车站,从此结束了临泉不通铁路的历史,对临泉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230万人口的临泉为郑阜高铁提供了有力的客流支撑,这代表着未来郑阜高铁开通时临泉站会有更多车次停靠,临泉人民的出行方式会有更多的选择,交通不便的情况也将得到极大地改善。

  3、水运发展取得进展

  “十三五”期间,投资1.5亿元的杨桥船闸扩建工程已建设完成;投资2.35亿元的泉河航道治理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临港综合物流园和临港综合码头已开工建设,货物经泉河入淮河进长江,借助水运可直接出海。

  ①航道现状

  全县现有航道3条,其中通航航道(泉河)里程47公里,不定级航道2条(流鞍河、涎河),现不通航。其中泉河航道经汾泉河航道整治工程升级为IV级航道(可通1000吨船舶),是沙颍河航道最重要的支流。

  泉河航道(临泉段)现有跨河桥梁6座(含界首荆湾大桥和高铁桥),在建跨河桥梁2座(S254和S417跨泉河大桥),拦河闸坝1座(杨桥船闸),通航条件满足IV航道通航要求。

  ②港口现状

  临泉港是阜阳市重要港口之一,其中安徽省临泉县临化码头有限公司是全市现有唯一一家危化品港口企业。按港口作业区划分,临泉港现设有城关、杨桥两个作业区。经近年规范,临泉港口布局与城乡总体规划契合性增强,2017年以来的打击无证经营码头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全面清理取缔了辖区无证码头及沿泉河堆场,港口布局进一步优化。2019年临泉港区吞吐量86.6420万吨,其中进港85.3571万吨,出港危险品1.2849万吨。

  临泉县现建成码头一家,城关作业区临化码头利用岸线长度204米,建有2个普通散货泊位,1个危险品液货泊位,位于人民路东路北侧。

  ③船闸情况

  泉河航道临泉段杨桥船闸扩建工程建设规模为Ⅳ级标准,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闸室尺度200×13×3.5米(长×宽×门槛水深),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672万吨,已建成通航。2019年船舶过闸量为5450艘次,通过量450万吨。

  ④岸线布局情况

  根据已公布的《阜阳港总体规划(调整)》,临泉泉河港口岸线布局共2367米。泉河岸线布局为亓湾段300米,临化码头204米,临港物流园岸线1300米,大果铺救助基地岸线200米。

  临港物流园岸线1300米主要用于临泉港口物流园综合码头建设及海螺专用码头建设,项目建成后临泉水运经济、环保效益发挥将更加充分,港航事业对临泉经济发展将做出更大贡献。

  4、场站建设成效显著

  (1)客运站场

  “十三五”期间,临泉县建成临泉客运总站。临泉客运总站占地面积91333.33平方米,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设计发送旅客10000人次/日,总投资9000万元。

  截止目前临泉县域主要客运站共有3个,其中1个位于城区,2个乡镇综合服务站位于关庙、庙岔。

  (2)货运站场

  临泉县现状货运企业主要利用自有用地进行货物仓储、流通加工等,临泉县临化码头为化工产品外运、原料运入、进砂、石、煤炭等,年吞吐量25万吨,300-500吨货船2个泊位,用地面积3500m2。

  二.交通运输服务逐步提升

  1、运输保障能力跨越式提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临泉县客货运输量不断增长,但因疫情影响,2020年全年公路货物运输总量2092万吨,比上年减少1124万吨;旅客运输总量192万人次,减少293万人次。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8.8亿吨公里,减少43.1亿吨公里(按上级文件要求清理4.5吨以下营运车辆是导致货运周转量下降主要原因);旅客运输周转量1.4亿人公里,减少2.2亿人公里。

  2、城乡客运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临泉县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迅速,城乡客运实现客运车辆“村村通”。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至2021年,开通29条城乡公交线路,投入283台公交车辆,100个农村招呼站台和1280余个招呼站牌等,运营线路总长达1280公里;改造乡镇客运站升级乡镇综合服务站2个(关庙、庙岔)。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后续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加大公交基础设施投入,增强运营主体活力。2021年新增艾亭服务站1处,配备4座充电桩。通往高铁公交线路共6条(调整6条);现投入城市公交车辆179台(预计“十四五”期间每年增加20台),开通10条城市公交线路;投入城乡公交车辆283台(新投入30台),开通29条公交线路,县域395个建制村实现双通;已建充电桩52个(新增6个),城市公交首末站7个、城乡首末站25个(临时站场,综合服务站待建设),换乘中心1个,高铁换乘中心1个;积极推进智慧公交发展,城市、城乡公交车辆目前已全部安装扫码支付系统,并投入使用;城乡公交和城市公交车驾驶区域均已安装防护设施。

  3、邮政业、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临泉县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引导运输企业,增加仓储能力,形成社会化运输服务体系,从简单的商品配送切入,逐步向生产企业的产、供、销等环节渗透。以公路网为依托,加快形成快速货物运输网络,以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装备车辆为主的运输组织形式发展状况良好。

  三.交通运输建设理念优化

  “十三五”期间,临泉县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为出发点,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为实现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初步形成了节约、集约、低碳、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始终注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通道建设的整合,积极推广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实施绿色循环和再生替代能源利用工程,符合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要求,进一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绿色生态体系建设方面

  临泉县以交通建设规划、建设项目为主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程度、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落实程度落实情况良好,公路交通干线噪声达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路段绿化率达99.51%。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0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