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临泉县“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21-2025年)

  1、优选安排在建项目和已立项项目的原则。凡已开工(含已立项)的项目,优先予以安排,以便尽快竣工投产,发挥投资效果。

  2、遵循项目重要度原则。全县对外联系的交通项目和重要节点之间的项目,是建设的重点,但每个项目的实施时间则按其在区域间的经济社会综合重要度大小来确定。

  3、注重与相邻项目在时间上相衔接的原则。在与外省或与县域外部相连接的建设项目中,与交通运输方式相衔接的枢纽、需要对接的项目应同期建设,在县域内的项目中也要注重时间上的衔接问题,以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的经济效益。

  第八章 措施建议

  第一节 规划引领,指导综合交通协调有序建设

  1、重视并增强规划的指导性

  建立临泉交通运输发展协调机制,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协调解决交通运输发展中的重大综合性问题。增强本规划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强化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完善规划定期评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各级各部门明确工作责任,制定实施措施,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同时编制完善铁路、公路、民航等专项发展规划,加强与本规划的衔接协调。

  2、加强与区域发展规划的协调衔接

  重大项目做好与地方与国家、省、市交通建设规划的衔接工作,为项目审批和建设提供规划依据。其定位既要与上位规划相协调,也要与区域发展规划相适应,加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体系规划、城市道路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的协调与衔接,发挥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区域和城市对外宣传的窗口,协调土地开发利用、产业升级的作用。

  3、注重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重视规划实施的评估工作,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和监督制度。应注重本规划同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问题,应注重规划与建设用地的保障,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早控制、保障交通建设用地;与发改委、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部门做好协调控制工作,提前做好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的预留和控制,处理好城镇与城镇之间、城镇与农村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各乡镇及农村在此基础上做好土地利用规划,进一步论证优化具有现实扶贫意义的线路走向、场站布局等问题,使得规划方案在落到实处的同时能积极发挥扶贫作用。

  第二节 资金支持,探索多元化新型投融资方式

  1、探索多元化新型投融资方式

  临泉县交通建设资金来源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来自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投入专项资金与补贴,以及建设单位市场化的融资(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政府投入包括中央政府的车辆购置附加税、燃油税(燃油税政策实施前属于地方养路费、客运附加费等公路交通费)、国家及地方预算内资金、国债和地方转贷资金、地方筹款等。市场融资则主要有国内外银行贷款、股票和债券发行、转让经营权、直接利用外资等融资方式。应积极探索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新型投融资模式,形成“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投融资机制。

  临泉县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考虑充分利用临泉县的金融政策,发挥中央资金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加强与区内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合作,创新建立专项金融产品,制定分类分项信贷计划,化解资金紧缺压力,确保全县农村公路公路交通发展建设项目先期启动资金。积极探索公路投资体制和养护体制改革,鼓励PPP模式、民间资本投资临泉县进行公路建设。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国家深入推进中部崛起、长三角等战略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加大对临泉交通建设支持力度,提高对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继续加大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交通设施建设,吸引省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重点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加大财政和政策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资金和政府债券资金的投入比例,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保障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探索设立交通产业投资基金和发展基金,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

  第三节 行业协同,理顺跨行业高协调合作机制

  1、保障与旅游发展的协调衔接

  协调旅游部门与交通部门管理架构,保障景区旅游高峰期交通管理的有效衔接;促进内部交通管理部门职能的协调统一,保障交通设施规划、管理的有效衔接;促进交通设施与配套管理措施的统一,保障旅游区交通调控措施的落实;促进交通与城市、旅游配套服务功能的统一。

  2、深化与物流业协同发展

  大力发展物流业,以长三角、中原城市群区域一体化为契机大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与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打造“综合物流枢纽”。加快发展农村物流鼓励邮政、快递企业与物流企业在邮政服务“三农”的县乡两级农资配送中心建设、农产品进城运输、小件快递以及分销商品捎带等方面进行合作。利用乡镇农村货运站、物流园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有偿建立邮政、快递仓储场地或小型物流集散中心促进农村物流发展。同时支持邮政、快递企业、物流企业充分利用邮政、快递网点、农村客运站网络、农村客运班车资源开展农村物流服务提升农村物流网络化服务水平。

  第四节 安全高效,标准化运输服务与市场管理

  1、建立健全综合交通安全保障和应急机制

  建立和完善应急运输保障体系、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针对季节性和不同时段的客货运输需求,建立并适时启动应急运输预案,提高应急反应水平。建立行业保障协调信息机制,提高预警、判断、决策能力。

  道路和水上运输安全监管要完善安全生产评估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抓好对旅客运输、危货运输的安全监督,加快建立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和恶劣气候条件下安全行车保障系统。加强水上安全救助设施和队伍建设,提高救助能力。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监督,严格执行公路建设市场安全准入制度。制订出台危险货物运输的长效管理措施,制定行业监管的量化标准,加大高危类运输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研究探索对危险品运输的分级管理,确保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的安全有序。

  2、建立新技术应用资金、实施等需求全过程管理机制

  围绕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行业监管和交通公共信息服务等重点工程,形成以临泉县交通运输管理局为主导、各乡镇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信息化建设新模式。将信息化建设列入基础设施建设范畴,积极争取部补资金,政府部门的科技专项资金和技改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建设与运营。加强对信息化标准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开展信息化效能评价工作,切实发挥项目建设实效。有力推动我县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向集约化、整体化、平台化方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0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