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基本原则
(1)交通引领,适度超前
提升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先行引导作用。坚持交通优先,围绕国家战略举措,努力实现基础设施能力适度超前配置,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2)提质增效,优化提升
处理好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着力补齐短板,提升存量、优化增量,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持续优化运输结构,提升功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3)统筹兼顾,协调融合
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提升网络效应和规模效益。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对接,切实提升综合交通发展水平。
(4)低碳环保,绿色发展
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
(5)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努力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6)科技引领、智慧创新
以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3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立足国内与放眼全球相统筹、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战略引领与操作实施相结合的规划原则,科学系统谋划综合交通运输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到2025年,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航道和航空为主体构建的“五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运输大通道、干线交通网、基础交通网有机联通,实现航空机场零的突破;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一体衔接,多层次、高品质的旅客出行服务系统和全链条、一体化的货运物流服务系统基本建立,铁空联运综合枢纽功能日益显著;一体化协同共建机制更加健全:跨区域政策、标准、时序等充分衔接,运输市场一体化运行更为有效;智能绿色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交通科技与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与商丘、周口、淮北、宿州等周边城市间1小时、与京津冀、珠三角经济圈、中原经济区2小时通达,亳州城市圈内1小时通勤、2小时全覆盖。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满意度明显增强。
到2035年,基本绘就交通强国亳州篇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建成“五横、两纵、三环、一联”高速公路网,普通国道一级公路和普通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100%,“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形成“亳州123出行交通圈”(联系商丘、周口、淮北、宿州等相邻地市1小时交通圈,联系省内及合肥、南京、郑州等周边核心城市2小时交通圈,联系长三角主要地级市和国内重要城市3小时交通圈)和“亳州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通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运输服务品质和效率明显改善。区域和部门间协同共建机制更加健全,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与国土空间开发、产业布局优化、人口要素流动、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4.4发展思路
“十四五”时期,围绕强化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加快高速铁路、公路、水运航道、城市公共交通以及综合运输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亳州与周边核心城市以及市域内重要组团之间的区域融合,另一方面需要逐步完善便捷舒适、绿色低碳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和经济有效的现代交通物流服务体系,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智慧科技创新,完善应急保障体系,着力增强现代交通治理能力。
“十四五”期间,做好先行官,打造大交通,提速升级、量质并重,重点实施“1467”发展战略。
1个目标:构建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
4个重点:
——枢纽转换。以亳州航空综合交通枢纽、亳州高铁站枢纽和多个公路主导型枢纽等为根,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支撑市域、城际换乘及物流园建设。
——双高引领。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干,完善区域大通道,提升交通可达性和时效性,加快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
——两网支撑。以普速铁路网和干线公路网为枝,提升服务质量,发挥交通先导作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域覆盖。以农村公路网、城乡物流配送网为叶,强化交通覆盖,塑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和优秀旅游城市魅力交通名片和全域覆盖的物流体系。
6项重大任务:
(1)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打造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网络;
(2)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构建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
(3)突出科技创新,建立创新驱动的智慧交通体系;
(4)推动运输装备优化升级,构筑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体系;
(5)强化安全生产,健全完善可靠的平安交通体系;
(6)完善应急保障系统,提升全面高效的行业治理能力。
编织7张基础设施网:
(1)高效便捷、多向连通的铁路网;
(2)互联互通、外联内畅的高速网;
(3)提档升级、主辅结合的干线网;
(4)畅通便捷、安全优质的农路网;
(5)港航联动、固本强基的航道网;
(6)特色发展、错位互补的航空网;
(7)数字引领、智慧共享的信息网。
4.5具体指标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
(一) 公路
到2025年,建成徐淮阜高速公路亳州段、亳蒙高速公路,市域内高速形成“两横、两纵、二联”的网络格局,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61.685公里,密度达到5.2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县城通高速”。干线公路骨架网络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普通一级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16.748公里,普通二级公路达到660.916公里,实现“市县和县县通一级路”、“县乡和重要节点通二级路”。到“十四五”末,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进一步增加,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为65%,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完成比例为100%,县道三级路比例明显提高,乡道基本达到双车道标准,具备条件的地区,村道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建成广泛覆盖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