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作为皖北旅游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亳州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拥有发展“交通+旅游”产业的良好现实基础,亳州正紧盯“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定位,抢抓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契机,深入开展“亳州文化旅游年”活动,强力推进北关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工程、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中华中医药博览园等重点项目,全力打造全域旅游中心城市。亳州需要利用好这一优势,打造具有亳州特色的旅游交通,围绕“快进、慢游”的发展目标,做好交通对旅游的支撑保障,优化提升旅游客运服务质量,实现旅游交通互利共赢,助力打造全国特色文化、休闲养生旅游城市。
3.3面临挑战
(一) 资源环境限制进一步加剧,制约交通基础设施推进
亳州是皖北旅游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市域内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10左右,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下用地审批将更加严格,对交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资金不足的双重压力不断凸显,导致地方交通建设难度加大,特别是普通公路建设意愿严重下降。因此在“十四五”项目研究过程中,要努力破解发展制约因素,科学谋划,提前做好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实现交通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
(二)全球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交通发展筹资难度大
受疫情冲击,国内外经济形势低迷。虽然中国疫情暂时得到初步遏制,但全球快速蔓延,疫情的持续时间及影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爆发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对规划以及趋势判断带来极大的挑战。健康及旅游业是亳州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疫情影响下亳州第三产业以及整个经济发展形势存在较高风险,财政收入收紧,交通投资存在缩减可能。在“十四五”项目规划控制阶段需要做好建设弹性控制,预留调整空间,尽量避免规划受经济影响导致项目难以落地。
(三)位于都市圈边缘,受中心城市发展带动力不足
亳州是长三角纵深腹地和中西部重要东向通道,是中原地区连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桥头堡”,为长三角、中原城市群、淮河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但均位于辐射区的外围,接受中心城市的发展辐射以及带动作用较弱,难以充当承接长三角发达城市产业转移的梯队。与周边城市相比,城市的枢纽地位不突出,随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在完善区域交通通道的同时可能会存在流失人才、资源转移至周边发达城市甚至被边缘化的风险。在完善高快速通道,缩小与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的同时,如何巩固自身区位优势,避免沦为过境通道,也是“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
3.4发展需求
“十四五”是亳州全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将持续诱增新的客货运交通量。在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虽然国际政治形势不明朗,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亳州市仍将保持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客货运总量、周转量均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一)区域发展战略要求构建外联内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规划应积极融入区域交通走廊体系,建立各类交通方式相对完善、交通方式之间相互协调的综合运输体系。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作为中原城市群、淮河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对外东西向发展的通道建设任务依然繁重,连接城市群、都市圈的大通道还需要一批高等级公路、高铁、城际项目的支撑和引领。亳州市交通运输发展必须要加强与合肥、蚌埠、南京等周边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的对接,深入融入长三角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区域联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与区域一体化发展。对内市域交通一体化建设仍需完善,以短直连接市县、县县的高速建设、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仍然有着较大的需求空间。此外,提高亳州市城区首位度,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强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发挥亳州市养生、旅游资源优势等都需要交通建设的支撑和引领。
(二)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突破要求交通运输创新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交通,而高质量的交通,离不开高科技。无人驾驶、新型轨道、超高速磁悬浮等高科技将进一步颠覆传统交通出行方式。智慧化浪潮正浩浩荡荡奔涌前来,既是战略机遇,也是重大挑战,必须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基础,坚持技术创新与应用驱动的融合协同,既坚定技术创新战略定力,又重视客户需求、用户体验,才能全面打通智慧交通全产业链,助力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十四五”期间必须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改变原有的交通运输运营管理模式,提升运行效率,推动行业加速发展,更好地满足信息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三)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石油资源尤为紧缺。交通运输业是全社会仅次于制造业的油品消费第二大行业。目前,能源紧张和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交通运输业是能源资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突出。
“十四五”期间,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高性能、低耗能、少排放模式转型,对交通运输节能环保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要求交通运输业推进结构性、技术性和管理性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绿色发展。推进交通运输绿色消费发展,进一步做好新能源公交车、出租汽车推广应用,逐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实现电动化和清洁化,此外,要加快淘汰报废老旧柴油货车,研究建立道路运输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安全和运维保养相关标准规范。
(四)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交通运输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
经过“十三五”的不断发展,亳州市构建了相对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服务提升明显,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交通的需求不断提升,交通的供需矛盾并没有缓解。交通量增长迅速、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联系需求提升、对智能交通要求不断提升;此外,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进一步提升公路等级和路况水平,打造有特色的美丽乡村路,支撑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的交通运输发展不能只关注基础设施的增量,而是要兼顾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既有设施的功能和作用,提高交通部门的管理效率和统筹能力。
第4章 发展战略规划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奋斗1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进入世界交通强国行列。交通运输部“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是遵循党中央要求、打造交通强国的重要路径,是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着力构建与交通强国相适应的框架体系的重要战略规划。
4.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建设部署,牢牢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叠加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六一战略”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服务品质,为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服务,为亳州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