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十二:淮北市“十四五”优化运输结构重点工程
公转水:
按照四级航道标准整治浍河航道、沱河航道、肖濉新河航道。
新建孙疃码头、扩建南坪码头、优化公路港。
公转铁:
利用既有青阜、符夹铁路及相关专用线,适宜盘活存量资产,引入港口、物流园、大型工矿企业。2、加快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发展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深入推进“淮北市中国碳谷绿色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进一步提升聚集运输线路、站港设施、运输设备等交通运输资源与要素的能力;整合港区铁路、港口、航运等资源,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加强铁路与公路、水运、空运等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和公开共享,建设全市多式联运运营与服务平台。
大力发展网络货运。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创新智慧物流营运模式,积极发展网络货运平台;紧抓网络货运平台的政策机遇,引导更多企业参与网络货运,全力推进网络货运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建设,完善监测系统功能,提高行业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专栏十三:淮北市“十四五”发展运输组织重点工程
多式联运:
要素整合:整合港区铁路、航道码头等资源,建成公铁水联运体系。
平台建设:建设多式联运运营与服务平台。
网路货运:
建设网络货运平台。
建设物流信息监测系统。3、推进城乡物流体系发展
加快城乡货运配送体系发展,优化城市货运配送节点网络,鼓励城市货运配送模式创新,科学布局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合理选择农村物流运营模式。补齐农村物流短板,打通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瓶颈,建成“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畅通体系,形成“资源共享、服务同网、信息互通、便利高效”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4、培育龙头和骨干货运企业
加快引导煤炭、煤化工、农副产品、纺织等重点行业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网络、品牌、货源组织等各方面的优势,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加盟连锁等方式拓展经营规模和网络,加强道路货运资源整合。
5、大力发展绿色运输
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与生态保护。统筹综合交通通道规划建设,加强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资源优化配置、协调衔接。积极推进绿色铁路、绿色机场、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建设。
加快推动交通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船舶等推广应用,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推动在重点区域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建设充电桩、充电站。
五、邮政发展规划
(一)优化网络布局
利用高速公路出口东移土地释放契机,规划建设淮海经济区快递物流综合分拨中心,充分依托高速公路的便利交通条件,形成皖北较大的集电子商务、物流(快递)、交通运输的服务平台,持续推进和完善凤凰山邮政快递物流园、烈山申通快递分拨中心、杜集(高铁新区)电商快递物流园建设。加强以勿相忘电商快递产业园区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
全面推进“两进一出”工程,利用“四好农村路”资源,织密交通快递物流运输网络,延伸投递深度,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百米”,全面提升“快递进村”服务质量。
(二)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推动邮政普遍服务升级换代。扩大中高端和新型寄递服务供给,拓展冷链、仓配、大包裹等新兴市场,发展供应链管理、冷链快递、逆向快递、仓配一体化、即时直递等服务,创新差异化精准化服务。与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科技行业深度融合,加快快递扩容增效和数字化转型,壮大供应链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智能收投终端和末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提升行业监管能力
做好视频监控联网、监控中心建设、安检机联网以及应急指挥体系和融合通信等项目工作,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实现动态可跟踪、隐患可发现、事件可预警、风险可管理、责任可追踪等“五可”目标,有效保障邮件快件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制度落实,持续完善寄递渠道安全监管业务机制和标准规范,构建安全支撑体系。
(四)推动绿色环保应用
健全快递业包装治理体系,持续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加快普及环保包装,鼓励使用循环包装,减少包装物料用量和二次包装,开展快递封装用品绿色认证。优化运输结构,提升中长距离铁路和水路运输邮件快件比重。加快淘汰高能耗装备设备,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
专栏十四:淮北市“十四五”邮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到2025年,淮北邮政业发展规模实现新跃升。全市邮政业务总量超过17亿元,年均增长16%,其中快递业务量达到5700万件,年均增长20%;快递业务收入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十四五”期间实施邮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个,总投资约8.0亿元。
物流综合分拨中心:新建淮海经济区快递物流综合分拨中心。
邮政快递物流园:凤凰山邮政快递物流园、杜集(高铁新区)电商快递物流园、勿相忘电商快递产业园(濉芜产业园内)。六、安全应急规划
强化和落实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物联网技术广泛运用于安全生产监管领域,行业监管与执法能力明显提升,安全生产标准、技术支撑、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等体系进一步完善。
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规划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提高交通设施、运输装备安全性能,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素质,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监管规范化和安全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增强应急能力,全面推进平安交通建设。
(一)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加强风险管理,推动安全管理方式由单一事故管理向风险管理、过程控制的转变。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和行业的监管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全面建设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预防控制体系,强化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
(二)完善交通运输应急体系
积极推进综合交通应急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构建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应急联动机制和应急信息系统平台;加强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中心体系建设,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快航运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充分发挥航运应急中心应急效能,提高航运应急指挥效率。
(三)加强安全保障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