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通过推进和优化完善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运行监测设备布局,初步建成集行业运行数据、视频数据、动态检测数据、辅助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监测网络和可视化平台。2022年,全面建成淮北市交通运输运行监测网络与展示平台,为行业运行监管和决策分析发挥坚实支撑,为智慧交通、城市大脑运行提供交通运输实时运行监测场景支持。提交淮北市交通运输行业视频数据接口服务标准。
(四)监管体系建设
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云控平台建设——结合淮北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控体系前期建设与应用成果,通过改版建设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云控平台和附属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生产服务公众微信号、手机APP等系统,全面推进政企在安全生产上的标准化、智能化与精准化管理。全域落实两客一危等重点营运车辆主动安全防范装置的配备、危险品运输运单管理和第三方监控服务,利用运行监测、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对交通运输重点部位、企业安全生产重点环节、驾驶员危险驾驶行为等风险隐患的事前预警预防闭环、事中处置与督察督办闭环、事后考核排名闭环的功能构建。
2021年,通过系统改版建设,初步建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同应用为支撑,具有体系化、标准化、智能化特征于一体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云控平台。2022年,全面建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云控平台及其附属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淮北市全域施行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实时运行状况可视化、风险隐患预警和整改落实考核自动化、违法违规行为甄别智能化的科技化管理模式。
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协同云平台建设——结合淮北市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协同云平台前期建设与应用成果,继续拓展与部省市交通运输管理机构以及公安、市场管理、应急、城管、旅游、第三方服务等单位间的数据联通和资源整合范围。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移动通讯、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以“全面感知、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精准执法”为目标,优化完善已有智能检测与监管算法模型,开展对行业多种信息资源的实时研判分析,强化对交通运输市场运行的非现场执法检查和违法违规行为线索的智能甄别,全面实现行业运行数字化监管、违规行为智能化发现、调查取证科学严谨和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处置、规范处置的信息化管控模式。同步推进信用约束、联合惩戒在平台中的管理应用,形成对交通运输行业违法违规经营者全方位的制约,为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五)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为拓展全市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建设的数据资源范围,淮北市交通运输局通过开展“淮北行”出行服务平台和多式联运工程建设,为行业运行分析提供公共交通、物流运营数据支撑。
“淮北行”出行服务平台为淮北市民提供在线购票、扫码乘车、实时公交、定制班线、机场巴士、电子发票等多样化的综合出行服务。
淮北市多式联运工程通过“一个平台、三大通道、多向辐射”的建设和应用,提升聚集全市交通运输线路、站港设施、运输设备等交通运输资源与要素的能力。对焦炭、精煤等大宗散货运输采取公铁水联运模式。先后开通临涣选煤厂—邹庄货场—海昌港、临涣选煤厂—邹庄货场—泰州港等多式联运通道,以及南坪港水运直达铜陵的精煤直供运输路线。
(六)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可实现应急值守,风险源、抢险物资及抢险队伍分布展示,相关图像信息接入及展示,综合通信,视频会议,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指挥调度等,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实现对全市交通资源的监控和调配,为实现“信息交互、协调、分级指挥、一致行动”的应急联动机制提供强有力支撑。配合交通应急指挥机构协调相关单位和行业企业,提供交通运输保障支持。
(七)电子证照系统建设
根据相关标准规范要求,采用国产密码算法技术,建设电子证照系统,组织开展市级电子证照系统与省级、部级电子证照系统的联网运行,完成与运政系统、网上便民运政系统、移动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市级政务服务平台等相关信息系统的对接工作。在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等领域全面推广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从业资格证与道路运输证的电子证照应用。
(八)产学研用进一步深化结合
加强与高校院所、中国公路学会、交通金融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信息化研发机构间的紧密协作,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十四五”期间,全力推进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行业内外的数据资源整合与融合应用,构建集行业运行动态监测和非现场执法检测为一体的实时监测网络,着力强化交通运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应用,形成“1+1+N+3”的智慧交通建设与应用格局。
专栏十五:淮北市“十四五”交通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
规划建设“1+1+N+3”智慧交通建设与应用格局:
建设1个交通运输数据中心;
建设1个交通运输运行监测网络;
建设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平台、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协同云平台等N个业务应用平台;
形成制度、标准、保障三大管理体系文档。
动态检测卡点:“十四五”期间,治超非现场执法动态检测卡点规划建设41处,其中国省道、城市道路规划建设31处,濉溪县农村公路建设10处。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多方协调机制。建立发改、国土、渔业、环保、住建、铁路、民航等部门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协调机制,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实施机制。加强对不同部门、不同区县(市)在综合运输运输体系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协调工作,组织对统筹区域交通发展、综合性项目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
深化交通运输机构改革。进一步落实淮北市交通运输局的职责,并与国家大部制改革相适应,进一步深化淮北市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形成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城市交通等于一体的综合运输管理体制。
探索新型养护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公路养护工程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建立科学公平的养护工程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转变,进一步强化公路局养护计划、养护工程监管、公路路况巡查、路政许可等管理型职能及应急生产职能。
二、明确建设管理责任考核
市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编制重点交通建设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做好规划和计划衔接,进一步强化跟踪落实。加强对县级政府实施的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的指导、调度和考核,强化公路建设市场和工程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大对县级实施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力量支持;与省属企业共同推进高速公路和水运工程建设。
“十四五”期间,各县市区政府要负责组织好辖区内国省干线公路、客运站场和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做好辖区内重点项目征地拆迁,保障地材供应,优化施工环境。市政府制定交通建设会战专项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对承担交通建设任务的各县市区政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