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为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美化,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规划对流域面积较小的农村水系进行系统治理。该工程以全县十个乡镇(街道)为实施单位,涉及71个行政村,计划综合治理河道50条共100公里,保护人口3万人,保护农田1.5万亩,估算投资为2.6亿元。工程任务主要为提高行洪排涝能力,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加强水治理、改善水环境,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3、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为持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水源地水质得到有效维护,规划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项目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方式,开展小顺大坑等共计30平方公里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计划投入资金0.3亿元。
4、绿色生态小水电建设工程
为了更好的发挥小水电在节能减排、改善民生、修复生态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小水电科学发展,“十四五”期间计划对靛青山等8座水电站实施老旧水电站更新改造,对泗洲堂、靛青山等7座水电站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并新建大湾水电站1座,以此来改善和调节水电站下游河道生态流量,实现水电站与周边环境协调。计划共开展15座绿色小水电创建,计划投入资金约0.6亿元。
3.1.4 强化智慧应用,构建更加高效的智慧水利
在省水利厅“统一用户建设、统一数据建设、统一安全建设、统一地图建设和统一门户建设”等“五统一”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基于“一张智能感知网、一朵基础设施云、一个水利数据仓、一张水利专题图、一个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水管理平台)、一套智慧运维保障体系、一套应用支撑体系、N大数字化业务应用系统”的“7+N”智慧水利(水管理平台)新体系”。
1、感知体系建设
“十四五”期间,我县计划投入资金0.1亿元实施水文防汛“5+1”工程,通过加强水利信息采集,全面补充完善水文监测站网和水雨情监测站点、水利视频监控、农饮水工程监测设施,提升水利要素监测感知能力,构建全面透彻的水利智能感知网。
2、数据仓建设及数据治理工程
计划投入0.5亿元全面整合现有水利信息资源,按照省水利数据仓技术标准,形成基础数据资源目录和业务数据资源目录,对现有水利数据资源进行汇聚、归集、清洗,完成县级水利数据仓建设和水利数据治理。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水管理平台)涉及的数据100%录入水利数据仓,实现“一数一源、一数一责”的管理目标。
3、业务应用体系建设
按照省水管理平台“六大核心业务”应用建设要求,在省级统建应用的基础上,完成统一门户、统一地图、统一用户建设,已有业务应用整合和新建业务应用,建成覆盖云和县所有水利业务的统一工作平台。对接县政务服务网,实现水利核心业务网上办、掌上办,水利监管精准化、管理精细化、决策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
3.2 高效能推进水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效果导向强监管,创新管水思路、管水方略和管水制度,持续推进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河湖水域管护、水土保持监管与改革、水利监管等重点领域管理改革,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激发水利发展动能和治理效能。
3.2.1 加强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加强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全面提升防汛防台预警决策水平,进一步减轻害损失。
1、开展水旱灾害风险普查
根据《浙江省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要求,开展干旱危险性调查、洪水灾害、致灾原因、隐患调查以及山丘区重点城集镇山洪风险调查,并绘制水旱灾害风险一张图。在开展山丘区重点城集镇山洪风险调查的过程中,结合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21~2023年)同步实施。
2、完善水旱灾害防御预案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修订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应急等工作预案,制定超标准洪涝灾害对策措施,加强应急准备,积极开展各类预案修编和演练,确保预案方案体系完备、简明实用;完善指挥体系,强化责任落实,深化隐患整改;加强日常管理,夯实防汛防台抗旱基础保障。
3、提高水旱灾害应急处理能力
根据水旱灾害防御的职责,优化、落实防汛抢险物资储备点,及时补充防汛抢险物资,持续推进防汛抢险物资精细化管理,构建布局合理、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水利工程防汛抢险物资储备格局;依托社会力量,结合乡镇、应急管理等部门,落实水利工程应急抢险队伍;加强水旱灾害知识宣传和基层责任人水利专业知识培训,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风险识别、研判、预警、管控和处置能力。
4、科学防治山洪灾害
重点针对山区村庄分布的区域,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立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短时临近预警应急联动机制,明确巡查、监测和预警人员,切实提高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开发实时监测和短临预报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预警平台,雨量与水位两类预警指标并行,监测预警和预报预警融合,丰富预警手段,提高预警时效,为山洪灾害危险区域人员梯次转移提供参考。
5、加强干旱致灾管理
根据《浙江省水利旱情预警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干旱的了解,及时发布干旱预警,加强干旱缺水量计算和干旱预测,对干旱进行科学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建立科学的防灾减灾体系,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将旱灾损失降到最低,促进区域经济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3.2.2 加强水资源管理
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编制水资源节约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节水十四五规划,将节水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深入实施浙江省节水行动,树立“节水减排”理念,进行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统筹协调,加强考核。继续深化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全面实施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管理;建立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评价并予以公布。
3.2.3 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按照“先进、精细、实用”的要求,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改革;开展安全鉴定超期存量清零行动,升级改造工程管理设施。拓展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围,逐步实现小型水利工程县级统管。
1、明晰水利工程产权
在完成全域水利工程标准化创建的基础上,推动水利工程注册登记,对权利归属明晰、审批手续完备、已竣工验收、符合不动产登记条件的水利工程,要求业主单位及时办理不动产登记,及时划定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做到管理范围清晰,合理合法。
2、推行物业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