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龙泉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基本原则

  1.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围绕大智造、大健康、大文旅等主导产业以及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聚焦龙泉科创源头匮乏等科创短板和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创新驱动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实现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有序推进科技创新全链条、多领域、多环节全面提升。

  2.创新驱动,人才先行。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加快培育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改革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集聚人才,培养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3.高端引领,数字赋能。坚持高端引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努力攻克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培育发展大健康、大智造、大文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紧跟全省数字化改革工作,以数字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深入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推动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先行实践,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4.绿色发展,开放协同。坚持“发展服从于保护,保护服务于发展”的理念,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把握开放创新趋势,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体系和丽水浙西南科创中心建设浪潮,深化市校合作,加强与秀洲区、萧山区等地区的山海协作,进一步集聚优势创新要素和资源,推动建立广泛的创新共同体,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共赢合作格局。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围绕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绿色生态型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深入实施“146”行动计划,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力争“科技创新鼎”。“1”是指打造浙西南科创基地,争创浙西南科创高地;“4”是指助推大智造、大健康、大文旅和新兴产业做大做强;“6”是指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创新成果集聚行动、人才资源抱团行动、产业转型升级行动、体制机制改革行动、科技惠民服务行动六大行动。着力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龙泉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到2025年,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实现“四倍增、六提高”。即R&D经费支出达到6.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6.38亿元,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到1.6亿元;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3%,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4.5%,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活动人员数达到100人年,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

  三、打造浙西南科创基地,争创浙西南科创高地

  按照“走入‘一带一路’、融入长三角、接入海西区”的思路,高标准建设集总部经济、科创研发、检验检测、人才培养、品牌营销、国际合作、创业孵化、创新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浙西南科创基地。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推动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构建“一基地五平台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要素集聚、体制机制灵活的高水平现代化平台体系,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积极谋划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加快形成“小山城、大科技”的龙泉科技创新样板,助力主导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科技创新长足发展,争创浙西南科创高地。

  (一)双链交融提升,建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平台

  围绕“三大一新”产业布局,聚焦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聚焦产业链和创新链一体化中的难点、痛点,研发一批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取得一批领跑、并跑的自主重大标志性成果。

  全面提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高质量建设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进龙泉森林经济创新服务综合体、龙泉青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扶持入驻一批技术交易、咨询评估、科技金融、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等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不断扩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平台在推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实现规上企业服务全覆盖和综合体年度服务企业不低于10000次,为企业等创新主体提供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等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以浙江省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抓手,继续深化完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服务、人才服务、品牌营销、科技金融、国际合作、大数据云服务“八大中心”建设,“十四五”期间,积极申请加入“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联合会”,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基点,撬动提升龙泉在浙西南地区、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智造产业发展影响力,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以科技服务之力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十四五”期间,围绕汽车空调、森林经济、青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打造龙泉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区域联盟”。成立联盟理事单位,搭建集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中介机构等为一体的一站式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联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就近发展”“联合创新”,推动浙西南区域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连接。定期发布联盟信息及产业领域发展动态报告,研究推动“三大一新”主导产业的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联动,促进龙泉乃至浙西南地区产业抱团发展。

  (二)聚焦科创服务能级发力点,建好检验检测平台

  充分利用创新飞地拓展创新资源,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不断扩大检验检测平台影响力。通过与创建资源丰富或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的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大检验检测设备投入,谋划建设汽车空调检验检测实验室二期,探索在萧山等飞地联合建立实验室模式,投入电磁兼容实验室、汽车空调环境模拟实验室、以二氧化碳为媒介的空调零部件及实车系统实验室、新能源压缩机寿命试验台等实验设备。建成浙江省青瓷及日用陶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不断完善和优化标准、质量检测、检测设备仪器共享等方面的科技服务,助力陶瓷行业进一步发展,为瓷文化名片添彩。“十四五”期间,充分发挥浙江省汽车空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组织制定汽车空调相关标准3项以上;计划新增检验检测项目100项以上。

  充分运用大数据服务平台,提升检验检测平台服务质量,利用线上服务接待窗口,实现实时检验检测服务预约,为企业产品检验检测提供“一站式”服务。随着检验检测平台业务的发展,探索检验检测平台运营模式逐步市场化,通过市场化机制调节检验检测平台资源供给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不断提高平台服务效率。

  (三)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大市校合作平台

  充分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创新资源,依托浙江省汽车空调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大企业研发中心和领军型人才及创新团队,集聚更多的高校院所专家入驻平台,“十四五”时期,力争集聚至少50个团队、300名专家及工程师,充分借助高校力量,为解决我市产业“卡脖子”问题提供人才技术保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0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