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龙泉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

  5.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十三五”期间,龙泉先后制定出台了《龙泉市关于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龙泉市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累计兑现奖励资金1.17亿元。制定出台《龙泉市科技创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龙泉市科技金融合作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机制,推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通过开展科技金融合作贷款,有效缓解龙泉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设立龙泉科技创投基金1亿元,现已注资3家企业共计3300万。积极推广创新券应用,降低企业和创业者创新创业成本,五年来,共发放创新券额度1401.42万元,企业使用额度630.67万元,审核兑付金额538.05万元。

  6.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十三五”期间,龙泉积极贯彻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力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持续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初步达成浙闽赣三省边际人才高地规划目标。坚持培养引进并重,研究出台了强化高层次人才扶持培育、改进人才引进方式方法、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等一批务实管用的人才培养引进政策措施,着力破除束缚科技人才发展的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全市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截至“十三五”末,全市人才总量达4.9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20.04%,较“十二五”末增加6310人,比重提升6.73个百分点。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1743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2人,丽水市“138人才工程”14人、“绿谷精英”19人、“绿谷新秀”21人。

  7.科技交流合作广泛深入。“十三五”期间,龙泉每年开展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和各类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年均参与群众6500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3万余份,提供技术咨询服务2900余人次;累计举办各类科技宣传培训活动900余期。建成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的省级防震减灾科普馆,融合了地震科普与科技展陈。2019年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全市中小学等单位团队上万人次学习参观。坚决贯彻执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十三五”期间,累计选派工业科技特派员33名,与企业合作实施科技项目50余项;入驻省、市农业科技特派员109人次,实施农业特派员项目116项,总经费1040万元,实现全市19个乡镇街道农业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大会上,1位龙泉科技特派员获得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在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15周年总结表彰活动中,2位龙泉科技特派员被评为“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1位被评为“成绩突出科技特派员”。

  (二)形势与机遇

  “十四五”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龙泉科技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引发全球经济格局重塑,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与产业转移加剧对中国制造业造成双重挤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从创新型国家行列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迈进的关键时期,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

  从省内看,浙江省加快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全力以赴推动数字化改革,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正在制定新一轮加快山区跨越式发展政策。国家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支持“浙西南革命老区”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

  从丽水看,丽水高扬“丽水之干”奋斗旗帜,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着力“一带三区”、全域大花园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市建设,加速推进浙西南科创中心建设,打造具有丽水特色的“两山”转化新通道。奋力开启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努力打造“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

  从龙泉看,龙泉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开放创新之路,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通过评估验收,为龙泉发展大健康产业带来重大机遇。龙浦高速、衢宁铁路通车,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新基建、先进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带动龙泉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全市上下聚焦“重要窗口”、聚力龙泉复兴,奋力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

  (三)存在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需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龙泉科技创新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着力解决这几个问题。

  1.科技多元化投入格局尚未形成。2019年,龙泉全社会R&D经费为2.9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2.06%(全国为2.23%,全省为2.68%),根据全省2019年度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R&D经费支出和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分列全省73和44位,市本级财政科技拨款位列全省70位,排名靠后,差距较大,企业R&D经费支出为2.52亿元,位列全省71位,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尤其是缺少龙头骨干科技企业带动示范。科技与金融、科技与资本结合不紧密,运用财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的模式亟待探索,全社会对科技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尚未形成。

  2.优质创新主体缺乏、规模偏小。龙泉主导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结构基本处于两低产业,即低技术、低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然滞后,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创新能力依旧不强,科技创新成果较少。三大主导产业在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缺乏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层次高、关联度大、高新技术辐射带动性强的科技龙头企业,个别龙头企业还不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龙泉还没有上市企业,高精尖企业缺乏,低小散企业偏多。根据全省2019年度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龙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13亿元,列全省第81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20%,列全省第69位;全社会发明专利拥有量213项,位列全省第73位。

  3.创新资源瓶颈制约相对突出。龙泉创新资源基础还比较薄弱,缺少一批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成果转化等创新服务机构,严重制约了高企培育、产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进程。产学研合作覆盖率偏低,每年挖掘和凝练企业需求和攻关课题项目数明显偏少。成果转化率较低,较少企业有参与产品和行业标准制定的机会。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一线科技人才和具有产业优势的科研学术团队欠缺。作为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市,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尤其是高层次高水平管理人才还比较匮乏。工业、农业等经济领域人才稀缺已经成为制约龙泉科技发展的瓶颈问题。根据全省2019年度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龙泉全社会R&D人员数为1231人年,位列全省第72位;企业R&D人员数为1524人,位列全省第68位。

  二、目标与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厉行“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围绕“聚焦‘重要窗口’,聚力龙泉复兴”,紧扣富民强市目标愿景,坚决扛起“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赋能助力”“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争当‘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模范生”“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三大历史使命,为探索出一条符合市情的龙泉复兴路径提供科技支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0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