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丽水市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实施道路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实施道路隐患联合排查治理,分年度完成高速公路、国省道、城市道路和农村公路等交通安全源头管理基础大排查与专项整治。完善共建共治责任体系,全市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全面推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路长制,落实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两委对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科学管理体系,努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督严格、保障有力”的交通安全路长责任制管理机制。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将公路安保工程、事故多发路段整治等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二)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健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制和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机制,加强跨部门共管共治体系建设。加强交通执法队伍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社会治理,强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强化行业、源头、执法监管,形成各司其职、社会参与、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交通行业安全管理模式。
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对运输企业加强质量信誉考核,对城际客运行业、出租行业、公交行业、驾培行业等企业进行严格把关;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管控风险源点,探索实施安全风险等级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长效监管机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三防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加强行业突发应急管理建设。针对“两客一危”车辆开展道路运输专项整治行动,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推进交通运输装备持续提档升级,全面淘汰57座以上卧铺车,开展农村重点车辆排查整治,全面禁止在公路条件、车辆状况等不符合法规要求的运营城乡公交车,推进农村客运班车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到2025年实现农村客运班车车联网接入率100%。
加强交通执法辅助与处置综合管理。基于省道运输综合监管平台,推出实现客运运营热点的非接触式监管应用。丰富非法营运疑似车辆名单库,协同公安等部门,开展非法营运车辆画像,绘制非法营运高发区域图。加强前端车辆信息识别设备部设,疑似车辆进入电子围栏快速识别并预警,指挥中心调度地面执法力量开张非法营运车辆精准打击。
(三)建立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加强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构建层次分明的应急预案体系,实现信息跨部门、跨行业的共享,建立高效联动的指挥机制。强化应急物资筹备点统筹建设,形成应急资源保障网络。
加强公路水运安全应急联动。建立市、县分级负责的应急资源调度机制,实现应急资源统筹共享。打造救援力量、应急设施设备等应急资源库,实现应急调度策略,直接调度场外人员与物资,同时保障执行人员快速接受调度指令,逐步形成“县市联动、互联互通、响应快速、处置高效”的“1+9”数字应急指挥体系。依托现有公路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仓库(公路战备钢桥仓库),实现干线公路应急抢险1小时到达,一般应急事件24小时内处置完毕的目标,健全一体高效的交通应急指挥机制。2021年建成浙西南省级公路应急保障中心,2022年底前完成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加快构筑丽水通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到2025年,优先建成1个丽水市综合型航空应急救援中心基地,若干个通用航空应急救援起降点,基本实现南北15分钟、全境30分钟全覆盖。
专项行动5 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提升专项行动
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到2023年底,实现双向四车道及以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全部设置中央隔离设施,提升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水平,完善防撞设施、视线诱导设施等,国省道公路新发现边坡灾害当年处治率达到100%,国省道公路桥梁、隧道技术状况全部达到1、2类标准,新发现四、五类桥梁、隧道处置率100%,实现国省道500米以上隧道的运行监控系统全覆盖。
运输安全治理:针对“两客一危”车辆开展道路运输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淘汰57座以上卧铺车,到2025年实现农村客运班车车联网接入率100%。加强公路违法超限行为整治,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的超限卡口监测站,形成对超限运输检测站24小时管控。
应急救援:建立市、县分级负责的应急资源调度机制,实现应急资源统筹共享。形成“县市联动、互联互通、响应快速、处置高效”的“1+9”数字应急指挥体系。2021年建成浙西南省级公路应急保障中心,2022年底前完成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构筑丽水通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到2025年,优先建成1个丽水市综合型航空应急救援中心基地,若干个通用航空应急救援起降点,基本实现南北15分钟、全境30分钟全覆盖。
八、构建生态低碳的绿色交通
(一)持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
围绕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以打造绿色低碳交通为主线,紧抓交通领域减排核心,推进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不断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加快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完善内河水运网络,加快构建以绿色运输为主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引导大宗货物水水中转。加大“散改集”政策支持,完善集装箱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加强码头作业和船闸联合调度等智慧化管理,促进水路运输降本增效。
(二)高效集约利用资源
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贯穿到交通项目“建管养护”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绿色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原则,加强线位资源保护,综合利用通道资源。提倡公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共用线位,推进复合通道建设。改扩建公路充分发挥原通道资源作用,高效利用原有设施。全面推进施工材料、废旧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促进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沥青路面旧料实现“零废弃”。推进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构建交通能源供给综合集约新模式,推进集电能、天然气、加氢及清洁油品等多种供给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布局。
(三)深化交通环境污染治理
推广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营运车辆。以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邮政快递配送车辆为重点,建立不达标车辆市场禁入制度,加快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全面实施车辆I/M制度,加快新能源客车及成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实现各县(市、区)中心城区公交清洁能源车辆全覆盖。到2025年,加快淘汰国四及以下标准的营运柴油货车,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标准、冒黑烟的营运柴油货车和工程器械。
(四)推进出行方式绿色转型
持续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持续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动公共交通由传统注重数量供给转向注重品质服务,打造“以快速公交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补充”的现代多元化绿色交通出行体系。构建城市绿色出行融合网。打造“一网一票”城市绿色出行共享融合网,推进公共交通一票联通,实现快速公交、常规公交、慢行交通多网融合发展,强化跨网衔接,提升绿色出行服务水平。强化公交站点与绿道系统串联衔接。加快构建“公共交通+绿道”绿色出行网络,加强公共交通与城市绿道系统衔接,加强站点设施与绿道景观共建、资源共享。
专项行动6 交通运输碳达峰专项行动
运输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加快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完善内河水运网络,加快构建以绿色运输为主的港口集疏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