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舟山市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4.国内捕捞治理取得新成就。一是积极推进转产转业、压减渔船工程,重点压减老旧渔船和10人以上高危作业渔船,特别是压减了一批帆张网、双拖、蟹笼渔船。二是加大渔业管理执法力度,坚定不移打好“一打三整治”、“幼鱼保护”和“伏季休渔”三项行动的组合拳,采取各种措施,陆海联动,持续保持对“三无”渔船、违规禁用渔具以及伏季休渔违法捕捞等的高压严打态势。自“一打三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取缔“三无”渔船(筏)2757艘,清理违禁渔具10.9万顶,查处违禁渔获物54.2万公斤,移送司法机关108起,移送违法人员367人。

  5.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有效推进。围绕岱衢族大黄鱼、嵊泗贻贝、三疣梭子蟹和南美白对虾四大养殖品种,积极推进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至2020年底,全市大黄鱼、贻贝、三疣梭子蟹和南美白对虾四大品种养殖总面积有6.55万亩,共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3家,完成了嵊泗养殖示范县创建并通过验收。积极做好围塘养殖尾水治理,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加快现代化养殖设施建设,深水网箱、大围栏、陆基循环水养殖等新模式不断出现,由国家电投集团投资5.63亿元的全国首家单体最大工厂化渔光互补嵊泗洋山项目和投资1.5亿元全省最大围栏海洋牧场养殖基地——普陀六横悬山海洋牧场综合体项目基本建成,嵊泗“嵊海一号”等大型抗风浪智能深水网箱建成并投入养殖。

  6.舟山渔场修复振兴初见成效。围绕舟山渔场环境修复与渔业振兴,以海洋牧场建设、增殖放流及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为抓手,积极实施舟山渔场修复振兴行动。一是全力打造舟山沿岸全域海洋牧场。“十三五”期间,完成中街山列岛、马鞍列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新增普陀东部海域白沙、普陀东部海域桃花岛、嵊泗东部东库-黄礁海域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二是推进嵊泗马鞍列岛、普陀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公园,以及舟山东部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建立了海洋特别保护区专门管理机构,制定并实施《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以及海钓、贝藻类捕捞管理等配套办法,率先把捕捞许可证应用到贝藻类捕捞管理中;积极推进保护区信息化建设,实现实时监视监管,加强保护区生物资源保护与修复。三是持续开展增殖放流。5年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1.03亿元,放流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黑鲷、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海蜇、厚壳贻贝等苗种近80亿尾(粒),渔民普遍反映海里的大黄鱼、三疣梭子蟹、乌贼、海蜇等资源量在增加。

  7.渔业产业多元发展形成新风貌。一是实施休闲渔业和渔村旅游提升工程,制定实施《加快推进休闲渔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休闲渔业船舶管理暂行规定》,推动休闲渔业有序发展、规范提升。全市现有休闲渔业基地50余家。二是充分挖掘渔文化资源。融合我市海洋捕捞、养殖、渔港、传统渔文化等多种元素,谋划建设以六横南兆港海洋牧场和台门渔港为依托的渔业综合体等,启动岱山梭子蟹文化产业园、嵊泗贻贝文化产业园建设等。2020年,定海远洋渔业小镇、沈家门渔港小镇正式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

  8.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取得新进展。一是重构基层渔船管理体系,破解了多年来基层渔船管理组织存在的“多、小、散、乱”问题,将全市原有的130个基层渔船管理组织整合为53个;全面建成乡镇(街道)渔船动态集中点验中心27个,渔业基层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二是渔业安全生产管控机制进一步健全。出台了《舟山市渔船安全点验规定》、《舟山市渔船编组生产管理规定》、《舟山市渔船船东船长记分管理办法》等20余项渔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整治措施,按照渔业安全生产“闭环管控”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和操作流程,确保形成闭环管控。三是铁腕整治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深入排查所有国内渔船,做好“一船一档”和救助平台系统数据库更新;开展帆张网、蟹笼等高危渔船的网具装载专项整治,对超高的蟹笼架一律按照船检规范实施切割,对帆张网渔船实行网具携带数量控制;狠抓出售未过户渔船专项整治,强势推进市内出售未过户渔船销户工作,强化出售市外未过户渔船及涉氨辅助渔船“双规”监管。四是全力推进智慧渔业建设与管理。对沿岸小型渔船、休闲渔船、海钓船和养殖渔船等实施基于“一张图”的智慧化生产服务和安全管理;建立渔港、渔船、渔民数据中心,推进“舟山渔业安全精密智控平台”建设,以及渔船海上有效通讯和渔船安全实时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完成12米以上海洋机动渔船北斗船载终端设备更新升级,实现了对渔船船位全天候、全时段、全区域实时监控及辖区海域渔船监管全覆盖,进一步加强近海捕捞渔船安全生产主动监管能力。

  9.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又上新台阶。继续大力推进渔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十三五”期间,完成了台门一级渔港扩建工程、岱山大衢渔港疏浚工程、嵊泗县黄龙渔港建设工程、高亭中心渔港提升工程、岱山县渔业船舶避风锚地升级改造项目、嵊泗中心渔港(新港区)二期工程、普陀虾峙一级渔港扩建工程、高亭中心渔港疏浚工程共8项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约14亿元。

  10.渔船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积极推进渔船装备和设施的更新改造,“十三五”期间,有7178艘机动渔船按照上级要求配备了安全与通讯导航设备,有3000多艘渔船接入海上互联网;蟹笼作业等“机器换人”开始示范应用。

  二、“十四五”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渔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即加快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由注重产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注重资源利用向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转变,由注重物质投入向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从业者素质提高转变,通过创新渔业经营体系和管理模式,发展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渔业,形成绿色、高质、增收、平安的现代渔业。

  ——国内捕捞减船减产持续推进。捕捞强度仍然过大,渔业资源衰退趋势尚未根本扭转,捕捞作业方式不合理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十三五”期间,我市主要作业方式有拖网、围网、刺网、钓、张网等,其中,拖网和张网作业产量要占总产量的70%以上。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加快调整作业结构,减船减产将是未来海洋捕捞业的基本方略。

  ——远洋渔业进入规范有序发展阶段。远洋渔业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捕捞的主要增长点。但是,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沿海各地远洋渔业规模不断壮大,竞争也日趋激烈;同时,国际渔业组织和入渔国对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不断严苛,对远洋渔业企业和渔船国际履约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打击非法捕鱼力度日益加强,远洋渔业将由过去规模扩张的做大向提质控量、规范管理、守约而有序发展的做强转变。

  ——水产养殖进入设施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家未来环保政策的不断趋紧,水产养殖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控制沿岸与近海养殖规模,拓展外海养殖空间,发展深远海智能化养殖,养殖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产量增速放缓,养殖模式生态化、智能化、集约化,水产养殖进入提质增效的绿色高质量发展阶段。

  ——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养护将更被重视。由于渔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渔业水域的赤潮、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日趋频繁,鱼虾蟹类的“三场一通道”功能逐渐丧失,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养护,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实施增殖放流等,使海域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资源更加丰富将成为现代渔业的生产方式。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做好渔业资源养护和监管,促进海洋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的重要手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5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