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管理规范,品质提升显著。“十三五”期间,我区不断加强旅游市场规范化管理,旅游行业品质得以优化。一是,积极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系列行动,严格执行旅游市场秩序监督、检查工作。二是,高效开展旅游投诉案件受理处理工作,通过完善旅游投诉处置机制,规范旅游投诉受理处理流程,多管齐下提高投诉处理结案率及满意率。三是,定期举办旅游技能大赛,选派优秀选手参与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大赛,全面展示我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水准和风采,树立行业标杆和榜样。四是,不断加强旅游安全工作,积极开展大小长假安全专项检查,不定期进行安全抽查。五是,不断提升节能减排工作,开展节能宣传月工作,加强对旅游行业的宣传引导,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专项督查。六是,不断推进文明旅游工作,全面倡导文明旅游、安全旅游、环保旅游的理念,落实导游、领队业务工作和文明督导“一岗双责”制度。
营销方式丰富,区域影响扩大。“十三五”期间,我区不断强化市场营销,旅游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一是,提升节庆品牌。在连续举办十余年欢乐城乡游基础上,推出了全新的鄞州“季”节活动,将节庆延伸到各个乡镇、各个季节,让游客时时刻刻都能感受鄞州乡村的魅力。同时,结合省文旅厅“百县千碗”工程,推出了“诗画浙江、鄞州十碗”、“鲜活鄞州、镇镇十碗”的鄞州特色菜系、宴席、食材、地方名小吃和拳头菜肴,构建了“舌尖上的鄞州”,大大提升了鄞州的市场知名度。二是,加强客源地推介促销。依托旅交会、博览会、宁波周等平台,组织辖区内旅游企业赴长三角各重点客源市场进行专场推介。三是,强化关键交通节点处的形象宣传。在汽车南站和宁波2号线的重点站点——火车站、汽车站、鼓楼站、机场等投入100万元租赁广告位,分系列、分主题推广鄞州旅游形象。四是,用活新媒体营销。打造鄞州旅游APP平台,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鄞州旅游官方微博、微信的系列营销活动持续推进,同时,加强旅游宣传品策划,设计制作了《鄞游记——鄞州旅游指南》等鄞州旅游宣传品。
配套设施加强,发展环境提升。“十三五”期间,鄞州区持续推进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游客集散服务体系、旅游标识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出台旅游厕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大力实施“旅游厕所革命”,完成600多座(不含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厕所的新建和改扩建;完善旅游标识标牌系统,新增30多套(不含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主要景区、主要村庄的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牌,全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功能进一步强化;同时,我区启动了鄞州区智慧旅游示范工程建设项目,选取天宫庄园景区和横溪镇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为试点单位,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多媒体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结合两个景区的特色、现状及需求进行针对性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系统、旅游营销平台、控制中心大屏显控系统、网络改造提升及云服务等,该项目已顺利通过验收。未来我区将持续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打造智慧旅游发展新模式。
融合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十三五”期间,鄞州区不断加快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文化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等系列产品,培育了红色旅游、会展旅游、赛事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新兴业态。其中,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继续深化,以天童老街等为代表的旅游区,成为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载体。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持续强化,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区旅游发展重点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鄞州区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区)。旅游与工业融合发展不断细化,徐艺仿古雕塑厂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作持续推进。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效果显现,形成了以东钱湖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等为代表的一批品牌赛事,扩大了我市旅游景区在全国的知名度。同时,我区还重点引导休闲新业态,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构建了旅游大空间的整体布局,旅游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第二节 主要问题
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对照,“十三五”期间,鄞州区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新业态缺乏龙头项目,产业融合深度和效益仍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区旅游产业融合态势良好,但融合深度与现代旅游市场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内集聚性强、吸引力大的龙头项目缺乏,无法实现全区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主打品牌不清,形象推广力弱,知名度有待提升。区域旅游宣传口号尚未明确,国内外市场知名度低,多种形象共存,缺乏整合,亟需重新提炼鄞州旅游 IP和形象,形成旅游品牌统领下的旅游产品体系及旅游空间开发体系。
局部区域服务设施待优,旅游交通有待进一步完善。鄞州区在与长三角主要客源地、主要旅游城市之间的旅游线路合作存在不足,区内旅游交通方式相对单一,以自驾游为主,大梅山区块的旅游交通存在瓶颈,旅游环线尚未成形,旅游服务设施体系有待完善,区级旅游服务中心暂未建设。
第三节 发展机遇
政策支持:旅游业战略地位凸显,各级扶持政策密集出台。目前我国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旅游产业作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发展不平衡的协调者、不充分的提供者,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拉动内需和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为了促进旅游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更是为了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特别是国内大循环,各级政策持续加码,旅游红利不断释放,明晰了“十四五”期间旅游发展方向。由国家层面来看,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加强对旅游产业项目的财政、土地、金融支持。二是,多规合一,提升规划效率。三是,加速产业融合,创新文旅融合模式。四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支持乡村振兴。由浙江省层面来看,我省率先发展全域旅游,先后印发了《浙江省旅游条例》、《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推进景区城、景区镇(乡、街道)和景区村庄建设,以及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这些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为鄞州区的文旅产业融合、乡村旅游开发、特色小镇建设、演艺项目开发、旅游项目投融资等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利于引导整个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市场拉动:旅游市场需求依旧旺盛,消费与投资方向发生转变。重大疫情的发生对旅游市场运行和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冲击,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持续增长的大众旅游需求没有改变,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不止是挑战更是机遇,特别是在促进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以前可能发生的境外消费都转向境内,旅游消费和投资迎来较大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旅游市场结构来看,远距离的风险感知和仍然强烈的出游动机的共同作用,将引起“高频近距离”的休闲度假风潮,长三角市场将成为鄞州区最为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市场。二是从旅游形态来看,大空间、开放式自然风景区和乡村旅游区的观光游、休闲游市场将率先恢复,生态康养旅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低空旅游也将吸引更多游客的尝试,演艺旅游、场馆旅游、度假旅游、邮轮旅游恢复周期则较长。三是从出游方式来看,自驾游的出游方式将更受游客青睐,团队游市场份额将会较大幅度缩减。需求引导下,旅游投资也迅速向康养旅游、医养旅游、乡村旅游等领域聚焦,行业“马太效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