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图 1 余杭区“十四五”制造业发展空间布局

  五、主要任务

  (一)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打造产业创新策源地

  1.加快建设重大创新载体

  抢抓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机遇,全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加快南湖科学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良渚实验室等新型创新载体及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应用、系统医学与精准诊治等实验室建设,谋划开展未来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全力推进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建设,积极谋划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等重大科学装置建设,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深化“名校名院名所”协同,推进中法航空大学建设,大力引培高水平院校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浙江)。支持企业健全科研管理机制,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全覆盖。到2025年,新争取至少1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建成1个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省实验室,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20家。

  2.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围绕制造业重点基础领域,对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省“尖峰计划”,联动科创平台、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企业,构建政产学研企合力攻关体制,加快取得一批填补空白、引领未来的重大成果。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和省“尖兵”“领雁”“领航”等计划,制订重大项目攻关计划。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整合优势创新资源,组建创新联合体、技术创新中心或产业创新联盟,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强化政府组织力,瞄准智能制造重点方向,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定向攻关,探索关键技术产业化余杭模式。

  3.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以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方向,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创新全生命周期的创新链条,打通“最后一公里”。依托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3.0建设,统筹整合各类主体科技成果、技术需求、科技服务资源,加快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体系。落实知识产权、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探索要素价值的实现形式。依托浙江(杭州)知识产权创新产业园等平台,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发展。推广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落实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建立更高水平的校地合作、科地合作机制,赋予科研机构和高校更大的科研经费使用和收入分配自主权,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二)深化产业基础再造,实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

  1.夯实产业基础能力

  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优化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创新产品大规模应用生态,促进高端医疗器械、智能硬件、新材料等自主创新产品产业化应用。加强国产化重大项目引进,结合余杭重点领域基础材料和装备需求,采取“专班跟踪”等方式招引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与核心零部件国产化项目落地。

  2.加快关键环节补链

  持续动态跟踪调整本地企业产业链断链断供风险清单,根据省市部署,推动龙头企业建立同准备份、降准备份机制。以“双招双引”为抓手,统筹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平台招商、虚拟空间招商等招商“组合拳”模式,健全“一盘棋”的招商格局,根据各大平台资源禀赋,编制完善招商名录和产业招商地图,实施差异化招商,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优质项目的招商力度,全力招引标志性、示范性、带动性强的头部企业和“单打冠军”项目。深度参与长三角地区产业链协作,主动参与构建优势互补、产业协作、利益共享的跨区域制造业生态圈。重点针对区内企业在专用芯片、智能硬件、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关键配套需求,通过与深圳、上海、苏州等地资源对接导入,探索打造一批产能协同、设计能力共享、线上线下结合的共享工厂(平台)。

  3.推动全球精准合作

  积极探索自贸区杭州联动创新区余杭片区制度创新,主动参与对接RCEP自贸区合作、中国(浙江)—东盟经贸合作、“浙欧合作”活动,深化“一带一路”国家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发挥资本市场和产业基金作用,综合运用股权投资、收购兼并、技术买断、合资等方式,引入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国际产业链项目。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资源全球配置,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海外研究中心、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国际临床研究中心等,探索投资建设中外合作产业园、离岸孵化器、虚拟产业园、境外加工园和海外飞地,加强全球产能合作。

  (三)促进主体队伍壮大,形成“五企培育”新经验

  1.大力引育领军型企业

  深入实施“雄鹰行动”,大力引培一批制造业雄鹰企业和链主企业,围绕大型制造企业集团再成长、再突破,全力支持头部企业冲刺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培育一批“名企”“名家”,打造全球创新研发总部基地。以雄鹰企业和链主企业为核心,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创新联合体。加强对制造业平台型生态型企业的扶持,鼓励平台生态型企业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构建大企业生态圈。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积极招引一批制造业全球总部、第二总部、区域总部企业。到2025年,50亿、10亿规模工业企业分别超2家、20家。

  2.梯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深入实施“双百”企业培育工程,全面开展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建立以专精特新高成长企业为主体的培育发展体系,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增强专业化生产能力,推动企业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深入实施“凤凰行动”,建立完善分层次、分类别、分梯队的上市企业培育名单,鼓励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鼓励企业在新三板和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加快培育一批高市值上市企业。到2025年,我区累计培育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4家,工业领域上市企业累计达到25家以上。

  3.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

  深化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促进企业上规升级,推动中小微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优化完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推进管理现代化。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专业化协作配套,形成资源开放、协同创新、能力共享、渠道共建、成果转化的紧密型协作关系。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持续推动企业精准减负和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到2025年,累计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200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8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