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到2025年,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7000亿元,年均增长5.0%。实施“55155工程”——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评估中力争全国前5位,5条杭州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打造10个服务贸易示范园区,培育50家示范企业、50家成长型企业。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3647亿元,年均增长7.0%。全面建成“跨境电商之都”。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竞争力稳步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和比重明显提高,数字服务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70%。
——国际高端要素汇聚新动能。到2025年,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进一步发展,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机制逐步形成,形成全球数据要素集聚中心。科技领域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进一步深化,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利。世界级跨国公司培育数量稳中有增,打造跨国公司总部集聚地。
——自由贸易试验区筑起新高地。到2025年,将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初步建成贸易投资便利、创新活力强劲、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的数字自贸区,自贸区外贸进出口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为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规则、规制、标准制定和管理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为引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粮食安全保障形成新体系。到2025年,形成以城区乡镇骨干店为基础,以配送中心和加工企业为龙头,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反应敏捷、质量安全的粮食应急加工和供应保障体系。粮库仓容进一步增加,线上仓储管理、交易平台基本完善,粮食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基本建立。粮食半年、食用油1个月、猪肉10天、禽蛋菜5天的应急保供目标有效落实。
到2035年,基本形成对内对外高水平开放的发展新格局,基本建立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充分发挥,数字贸易在全球的优势明显增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明显提升,实现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和战略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
表2 “十四五”时期杭州商务发展主要指标
类 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完成情况 “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速 2025年规划目标
商贸流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6055 6.0% 8100
网络零售额 亿元 8992.2 7.3% 12800
对外贸易 货物贸易进出口额
(市属,下同) 亿元 5485.6 5.0% 7000
其中:货物贸易
出口额占全国比重 % 1.95 - 1.97
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进出口额 亿元 2600 7.0% 3647
开放平台 自贸区外贸进出口额 亿元 - - 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
自贸区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 - 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
注:如发生重大事件及其他不可预见的特殊事件,将根据实际情况对主要指标作出调整。
四、重点任务
(一)建设多层次消费平台,打造新型消费中心城市。
1.建设高端城市消费地标。在“三圈三街三站”基础上,形成多中心区域性消费地标。聚焦高端消费,打造延安路—湖滨路和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两大国际商业中心。聚焦多元消费,在湖滨商圈、吴山商圈、武林商圈和延安路、南山路、东坡—武林路注入国际、时尚、智慧、人文等元素,优化环境、整合业态、集聚潮牌。发挥延安路—湖滨路新消费“双街示范”工程引领作用,优化商业业态,增加消费体验,增强新技术应用,打造具有国际穿透力的商业地标。对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商业业态进行智慧化改造,依托交通枢纽建设,打造“枢纽商务区”。以TOD理念加快发展枢纽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高端商务、精品商贸、文化旅游等业态。推进钱江新城—庆春广场商圈、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国际商业中心和杭港(望江)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培育,与会展、竞赛、会议、演出等紧密融合,加快推进商业综合体建设,引进文化类、娱乐类、餐饮类等业态配置。
2.建设融合型智慧商圈。支持各商圈、商业街区等优化业态和品牌,大力开展数字化建设,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特色鲜明的智慧商圈。聚焦服务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深度运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一批智慧商店、智慧商业综合体,推进智慧商务、智慧设施、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环境、智慧管理等场景应用创新,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和商圈等场所消费服务有机融合,打造智慧化高品质消费集聚平台。鼓励商圈内各商家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搭建消费新场景,提升消费者体验感、参与感。支持商圈运营管理方搭建商圈运营管理平台,支持搭建链接多街区、多商圈的智慧化服务平台,推动街区、商圈各类资源共享,便利消费。引入夜间经济、新零售和文化演艺等业态,推动与周边景区、商业街区互动发展,支持特色化、差异化运营。
3.建设特色文化商业街区。以“双街示范”工程为引领,推动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充分挖掘南宋文化、丝绸文化、西湖文化、运河文化、良渚文化等,培育有代表性的文化IP和文化时尚活动品牌。增加街景小品、雕塑、天幕、灯光等,进一步优化街区环境。瞄准数字化改革赛道,构建智慧消费场景,推进新零售实验区建设,支持商业步行街发展成为零售创新孵化平台和技术应用服务平台;发挥湖滨步行街“全国示范步行街”带动作用,继续推进清河坊、丝绸城、星光大道电影文化街、湘湖慢生活街等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建设,改造提升杭州十字金街、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南宋御街、南山路、祥符桥历史街区、桥西直街、大兜路、小河直街、临安塔山路等特色商业街区;鼓励各区、县(市)依托文化历史、民风民俗、特色产品、建筑风貌、旅游资源等,设计宣传消费旅游体验,打造各具特点的休闲消费商业街区;支持在西湖区率先建设数字生活街区,打响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经营有道的特色街区品牌。
4.完善社区便民消费载体。结合未来社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要求,推动《未来社区商业建设及运营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落地,强化对楼宇底商的招引和整合提升,新建、提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生活服务集聚中心,加强智慧化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支持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展的智能便利店、无人零售门店等业态进社区,全渠道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支持邻里中心等一站式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各类专业化社区商业运营机构发展,提升社区商业能级,打造一批线上线下融合,集餐饮、洗染、美容美发、维修、托育等为一体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严格按照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要求,加强对农贸市场的整体规划,推进均衡布点,巩固农贸市场保供作用,支持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大力提升社区商业智慧化水平,探索建立社区商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广“互联网+生活服务业”“互联网+夜间经济”等新模式,全面打造沉浸式智慧社区商业样本,精准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