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黟县新型城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三)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制度体系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依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民主权利,推进其加入党组织、工会组织和社团组织,有序参与企业和社区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丰富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参与渠道,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沟通联系作用,及时反映农业转移人口的利益诉求。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城市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建设包容性城市。

  强化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权益保障。围绕提升维权意识,多渠道、针对性地开展农业转移人口的普法教育,提高人口的法律素养。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畅通农业转移人口的维权渠道,进一步完善和发挥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社区)法律顾问等作用,积极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深化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建立劳动工资预警机制,加强社会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保障劳动安全、规范劳动关系。

  全面落实“三挂钩一维护”制度。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对接落实上级配套政策,统筹用好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县本级财力,以碧阳镇为核心保障中部盆地村镇密集发展区和南部渔亭综合开发区落户人口的合理用地需求,提高“人地”挂钩精准度,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激发城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积极性。

  五、推进田园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

  (一)打造精巧雅致生态徽韵的人文城市

  加强古城有机保护与活化利用。通过加强历史城区风貌整体管控,运用城市设计手段保护和延续历史城区整体格局和特色风貌。根据轻重缓急合理确定项目安排,采用微改造的“绣花”“织补”方式,以小规模、渐进式的节奏,持续提升古城区宜居性,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按照“统一规划、分片实施”的原则,将古城片区分为东街西街、杏墩里桂敦里、费家弄3个片区分期实施提升改造,对古城内的不协调建筑风貌改造、完善排水设施、可利用空间打造、空中线路下地改造或规整、节点打造及环境整治等,同时结合古黟漫居微型产业集聚区创建工作,打造独具黟县特色的“千年古县、漫居小城”。 遵循保护优先、适度开发、激活业态、创新传承原则,将古城打造成传播徽文化的载体、推动文化旅游业向县城集聚发展的主渠道、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商业、夜间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平台,县城人口、资源要素集聚加快能级提升的源动力。

  推动历史文化名村面貌提升与旅游发展。强化名村整体空间形态的保护,协调名村空间肌理与自然山水格局。结合区域交通设施建设,优化名村保护区外部交通组织;结合名村原有空间布局,整治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以优势资源、优良环境、特色产业和文化展现历史文化名村整体风貌,传承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挖掘西递敬爱堂、追慕堂等勤廉因子,以“遗产+”为发展主线,延伸拓展旅游业态。重点建设宏村艺术小镇,打造徽文化体验区,引导形成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引领的乡村文旅产业组团。依托卢村木雕楼展现徽文化建筑雕刻,吸引艺术家、摄影家、作家等高收入人群驻足、定居,加快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发挥屏山风水名村特色,营造山水相依、人地和谐的理想聚落模式,同时利用物产优势,深度开发利用“五黑”休闲食品等系列旅游产品。聚焦南屏“影视村”等现代文化资源,构建体验式旅游。依托关麓村古民居、巷弄、水系、农田等空间结构,重点打造关麓八大家徽州大观园式民宿体验,发展特色乡村生活。共同打造皖南乡村旅游样板,带动建设观光与休闲并举的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

  重视古村落文化保护与资源开发。全面推进重点文物本体修缮,完成国保、省保、市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维修保护工程建设。依托数字技术,围绕古村落独特的民俗文化元素,开发数字化创意产品,整体提升古村落旅游文化层次,进一步提高古村落文化旅游产业的品牌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在全县推广碧山猪栏酒吧、碧山书局和粮库咖啡等的成功经验,在保护与传承古村落基础上,结合当地历史人文气息,改善古村落整体环境风貌,提高古村落整体知名度。同时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拓展古村落保护利用方式,开展文化传承示范项目,促进古村落保护和振兴。

  (二)着力提升县城建设品质

  整体推进县城微更新微改造。按照“一带两区三路百点”的总体思路和“统一规划、分片实施”的原则,以县城微改造微提升为抓手,全面实施县城能级提升工程,优化调整城区路网,改善县城景观环境,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有序分批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改造东岳山公园,建设城市新地标。加强古城区保护开发,创新保护模式,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加大城区周边田园风光保护力度,进一步彰显田园城市风貌环境。

  加快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完善小区道路系统,实施硬化、修复、重建工程,完善小区道路标识,明确消防通道和无障碍通道。统筹推进各类管网统一规划建设,完善绿色能源保障网,推进新一轮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加快燃气管网敷设延伸,创建绿色能源示范县。提标安全高效水利网,深化中小河流流域治理,实施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建成拜年山水库。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则确定小区排水系统,进行综合管线整治。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按楼栋分布合理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优化小区居住环境。加速布局新基建,统筹建设电商物流园,建成推广一批智慧应用。

  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整治。坚持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兼顾场地条件、居民综合需求、易于管理、不易侵占等因素,对小区绿化进行合理改造。优化绿化空间布局,调整乔灌木配比和常绿、落叶植物比例,改善居住景观环境。老旧小区停车方面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停车方式以满足居民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停车需求。对无停放用房的小区,在征求业主同意的情况下,因地制宜设置非机动车集中停放车棚(库),配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同时应根据小区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合理配置健身设施。

  加速居住环境智能化。增加小区大门门禁系统,满足小区安全管理需要。小区主要出入口、重要通道、公共区域、车辆集中停放等区域宜设置监控设备。视频监控系统主控室宜设在物业值班室,并接入公安联防监控系统。定时对安防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升级。维护完善消防配套设施,增补小区室内外消火栓,疏通消防通道,构建小区安全居住环境。

  (三)高品质建设中国画里乡村

  全面优化乡村发展格局。以西递、宏村、关麓村、南屏村为试点,开展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利用示范试点,按照“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的思路,对中心村、历史文化村落以及特色村、精品村等,开展村庄设计,对村庄的建筑风格、乡土风情、村落风貌、田园风光、生活风俗等进行个性化的指引,串点成线、连线成片。

  建设美好乡村环境。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和乡村旅游公路建设,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实现全域美丽乡道村道成片成环成景。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做到应纳尽纳、应集尽集、应治尽治、达标排放。普遍建立“五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户集、村收、有效处理”的农村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全面覆盖所有村庄。

  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放大西递·宏村国际乡村旅游品牌效应,积极建设醉美G530乡村旅游线路,柯村-美溪-洪星-碧阳-西递生态旅游线路,柯村红色旅游线路等精品线路。坚持精品、特色定位,发展、规范和提升民宿产业,推进项目化管理,做好跟踪服务和督促指导。深入推进“空心村”二次创业,促进“空心村闲置房流转”。引导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农园旅游、乡村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

  (四)打造富有韧性的现代田园城市

  优化完善交通体系。一是合理发展干线公路网规模,形成对外快速通道,优化等级结构配置。黟县中心城区主要对外公路通道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加快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交通网络建设,构筑多条快速交通连接线,建成“外通内畅” 的干线公路网络,建设黟县县城至黟县东站(G530)、黟县东站至休宁东亭(接G237)、黟县东站至休宁儒村(接G205) 等重要道路。二是提高农村公路网等级,加大路网密度,优化道路等级,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县道县养、乡村道乡镇为养护主体的管养机制,提高科技养护水平。到“十四五”末期,全县100%以上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形成与干线公路良好衔接,能全面覆盖主要乡镇节点,较好服务于各个行政村的农村公路网体系。三是黟县境内碧阳镇城东片区附近建设1个直升机停机坪,主要用于应急保障、生态防护、消防抢险、旅游等功能方面。四是形成公交网络与其他客运服务有机衔接、协调融合的城乡道路客运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城市公交、城乡客运一体、乡村客运三级网络,实现全县内外交通和城乡交通快速转换的“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目标,满足居民“安全、高效、便捷、舒适” 的乘车需求。优化完善城乡公交线网结构,实现客运服务全覆盖,城乡居民单次出行直达各乡镇,农村居民一次换乘到城区。

  加强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燃气、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网和输配电线路建设。完善燃气输配、储备和供应保障系统,实现县城南部盆地天然气全覆盖,在柯村镇、宏潭乡等西北村镇适时推广采用天然气。加快推进城镇骨干电网建设,以柯村镇、碧阳镇、宏村镇等乡镇为重点强化配电网建设,提高电网运营效益和管理效率。加快推进西北山区乡镇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以县城第二水厂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进重点城镇集中供水工程管网延伸工程建设,完善城镇供水管网系统建设,提高城镇尤其是西北乡镇的公共供水普及率。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泥无害化处置,采用经济可行的方式对乡镇和农村的污水进行收集净化,降低农村面源污染。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强城市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到2025年城市(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9%,污水处理率达到95%。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81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