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黟县新型城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碧阳镇。按照“抢当经济建设主战场、争当基层治理示范区、勇当党建工作试验田”的目标要求,围绕“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主题和“做强首善、做实首位、做优生态、做美生活”发展定位,着力打造“幸福碧阳、首善之镇”。

  宏村镇。以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综合保护与开发利用为核心,适度控制宏村镇发展规模,引导旅游服务职能向县城集聚。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做强民宿酒店、商务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完善泛光照明、绿化景观、市政管网、旅游风景道等基础设施,增强电子商务中心、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建设盆地地区旅游服务副中心,镇域综合服务中心。

  西递镇。以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综合保护与开发利用为核心,加速推进高铁新区及附属设施建设,着力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对外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深入挖掘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发展“遗产+”旅游业态,积极培育遗产观光、遗产传承展示、休闲体验、徽州研学、文创等产业,依托西递传奇等文化内容产业打响西递夜游品牌,打造皖南乡村旅游综合集散中心、黟县旅游展示窗口、镇域综合服务中心,成为规模适中,引导旅游服务功能向县城集聚的策源地。

  渔亭镇。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利用黟县、休宁、祁门三县交界的区位优势,发挥皖赣铁路、黄祁高速、G237国道交汇的交通优势,推进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渔亭镇集聚发展,加强渔亭古镇、桃花源长廊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开发,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将渔亭镇建设成为黟县旅游南大门、区域性物资集散地,镇域综合服务中心。

  美溪乡。依托峰峦叠翠、溪流飞瀑、环境清幽的高品位自然生态资源,以系统推进黄姑河光唇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供水、污水、电力、电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打响“黟山石墨”品牌世界知名度,提升石墨茶非遗传习基地、黄姑河户外运动基地、打鼓岭景区等设施功能,发展户外运动、避暑休闲等富有活力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加快建成以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中心镇,以其居中的地理区位和较完善的服务功能为黟西北地区提供旅游、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服务。

  柯村镇。发挥石台县、祁门县、黟县三县交界的区位优势,加快启动德上高速连接线等重大对外交通通道建设,推进红色旅游景点提升修复工程,加强黄山黑鸡和皖南花猪保种基地建设,持续开展山林彩化工作,促进镇域集聚集约发展,加快完善供电、供水、通信、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五黑产业、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等为特色,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商贸服务协同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将柯村镇建设成为黟西北辐射石台、祁门临近乡镇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多彩旅游度假区、边际商贸服务区。

  宏潭乡。发挥东靠黄山风景名胜区,南接宏村景区的衔接点作用,创新利用闲置资产,精细化开发优质地块,深挖宏杨盆地发展潜力,以构建高效的对外交通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着力扩大生态旅游、五黑产业规模,适时启动商业综合体和农产品贸易服务建设,将宏潭乡建设成为集农产品贸易、商品消费和旅游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集散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群落中的重要旅游服务节点。

  洪星乡。统筹推进生态保护、道路交通、文物保护、美丽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人口资源合理布局公共服务服务设施,打造美丽小节点、停车场、村民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黑鸡和以香榧等黑果为主“五黑”特色产业,结合古道建设、民宿开发、中药材种植等发展生态旅游,成为覆盖全乡的农业服务、生活服务的综合服务中心。

  (三)以开放发展带动新兴节点城镇建设

  依据我县发展基础和竞争优势,积极融入国家、省、市开放发展战略,以深度融入杭州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为抓手,依托“名城—名湖—名江—名山—名村—名园”国际精品旅游线,高质量参与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共同打造长三角世界文化遗产群落,加快培育新兴城镇节点。

  推动特色小镇集群化发展。推动全县特色小镇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人才链、资金链等方面相互补充,凝聚合力打造特色小镇组团,在全县形成“彰显地域特色、凸显人文底蕴、引领创新发展”特色小镇集群。

  以宏村艺术小镇为核心,积极参与长三角世界文化遗产群落建设,提高宏村艺术小镇国际知名度,秉承“传承、保护、利用”主旨,深入挖掘徽文化内涵,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命和新活力,加快龙池湾、奇墅湖为主要节点的生态滨水区景观建设,通过小镇立体空间拓展破解土地资源要素制约,优化延伸小镇外围道路、信息基础设施、公共交通体系、商贸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凸显“2+X”产业体系在特色小镇中的支撑辐射作用。

  加快建设西递遗产小镇,加强西递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加强小镇整体风貌管控,全面加强小镇道路系统、停车系统、能源保障网络、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景观建设,以遗产展示传承产业为基础,带动商务会展、科普研学、文创休闲等产业蓬勃发展。

  推动古黟漫居微型产业集聚区发展,持续开展黟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工作,实施漳河水岸一体化发展,巩固完善古城旅游基础设施,加强雨污水管道、5G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精品酒店、特色民宿、商业综合体、文化创意园区等产业载体建设推动小镇业态植入,打造黟县休闲漫街不夜城。

  促进关麓书香微型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以徽医文化为特色,以关麓民宿集群为基础,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布局,盘活民居、厂房、祠堂等存量资产,逐步推进资源要素整合,强化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和人才引进,构建以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康复护理为主导,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体育健身、健康会展等为补充的健康产业体系,将其打造成皖南地区旅游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切实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民生福祉,聚焦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存量农业转移人口,充分调动县城属地政府和农业转移人口对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家属技能教育、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一)加强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扶持

  完善就业创业帮扶制度。落实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措施,强化就业服务,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推动本县及在外黟县籍人员返乡就业、返乡创业和返乡投资。结合五黑产业园、智慧物流园、循环经济园、旅游综合体等平台建设,着力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结合农村产权制度、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三变改革,鼓励农村转移人员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数字赋能,大力发展五黑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项目,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技能。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启动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行动”。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中等职业教育巩固提升计划。到2025年全县组织至少1万名农村劳动者参加各类各级职业培训。

  加快搭建劳动就业服务平台。结合黟县城市大脑建设,开发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应用场景,打通数据应用边界,将就业登记数据、城乡人力资源数据和企业用工信息数据纳入黟县大数据中心,通过APP、微博、微信等媒介为进城农民提供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公共就业服务。大力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等就业专场招聘会,积极为农业转移人口搭建用工线下平台。到2025年建立健全劳动就业数据库和动态管理机制,全县基层劳动就业服务覆盖率达100%。

  (二)确保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推进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将流动人口纳入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稳步推进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流动人口全覆盖,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力争到2025年,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达到95%,流动人口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95%,流动人口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以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建设为引领,继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同步推进内涵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标准化和运行管理规范化。新建和改建乡镇、社区基层卫生机构,在县城、宏村镇等人口集聚区和游客聚集地设置2-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柯村镇、宏潭乡建成规范化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以中心村为单位每村设1所卫生室;探索推进社区、乡村康养服务站建设。

  提高转移人口子女教育质量。加强学前教育,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大力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新建住宅小区按规定配套幼儿园,有效增加学位,实施黟西北四乡镇幼儿园扩建提质工程,有效改善学前教育办学质量。实施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持续开展黟县中学、职业学校、黟县小学足球场、智慧校园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使城镇学校均达到或优于办学基本标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81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