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黟县新型城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城乡发展由协调发展向融合发展转变。长期以来,黟县城乡发展呈现出以乡促城的发展格局,随着主城突破战略的实施,全县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已经进入整体全面融合阶段,城乡互动稳步增强、整体向好,但也面临一些新情况,如县城发展转型和发展动力尚未形成,黟西北乡镇交通、供电、公共服务设施与南部盆地依然存在差距,全县城乡公共服务的统筹压力不断加大,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有待破题等。为实现高水平的城乡全面融合,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横向领域协同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

  城乡经济由转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全县文化旅游、五黑产业等快速发展有效地支撑了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市场需求低迷、要素资源制约、创新能力不足等影响,经济平稳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制约了全县经济的高级化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在数字经济大发展背景下,全县以文化旅游产业、五黑产业为主导的县域经济把握先机、广域合作的要求更为强烈,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加快,城乡竞合方式和经济组织体系将迎来新模式。

  城市建设由扩张发展向精细化更新转变。受环境容量、土地要素、能源利用等制约,城镇发展已经进入粗放式扩张向精细化更新的倒逼阶段。城镇开发必须以存量优先、控制增量为原则,资源利用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以清洁化为要务,公共服务供给必须以公平化和品质化为要求,现代化城镇建设更加注重智慧绿色宜居和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按照“生态立县、文旅名县、工业强县、创新活县、开放兴县”五大战略要求,全面实施以人为核心、高质量为导向、面向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加快主城突破、促进融合发展,坚持能级提升、人文主导、集约转型、生态为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原则,整体优化城乡空间共融,均衡推进城乡功能互补,畅通保障城乡要素流动,统筹发展城乡服务一体化,高品质建设“精巧雅致、生态徽韵”的田园城市风貌,开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我县打造全域旅游引领区、生态文明样板区、文化繁荣模范区和乡村振兴先行区,建成高颜值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进一步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能级提升,优化城镇空间格局。突出县城的核心地位,推动人口要素向县城集聚,复活黟县古城风貌、经济活力、优良文化基因,全力打造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实现城乡物质景观彰显特色、发展水平高效同步的城乡融合联动发展新格局。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高水平推进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徽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着力构建更加公平完善、弹性包容的城乡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城乡人文精神,完善城市治理和农村自治,营造富有亲和力和归属感的田园城市生活氛围。

  ——坚持集约转型,提高城乡资源承载力。着力推进南部盆地城镇高密度布局,西北山区网络化布局,提升县城增长潜力,推动城市建设用地精明增长,持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增强人口经济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坚持生态为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推动城乡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乡建设运营模式,走集约化、生态化、低碳型、宜居型的城乡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全县综合竞争力。把开放合作作为提升全县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皖南国际综合旅游示范区建设、杭州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等战略布局,全面参与黄山市大主城区建设,推进“黟、休、祁、黄”协调共建,着力形成黄山西北田园城乡群落,不断增强以皖南乡村旅游为核心的城乡建设国际化程度。

  (二)发展目标

  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镇综合吸引力和承载力,以产业城镇化、绿色城镇化以及社会城镇化为抓手,全面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实现县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发展局面。

  “十四五”时期新型城市化主要指标

  指 标 2020 2025年

  城市化水平

  常住人口城市化率(%) 70左右

  户籍人口城市化率(%) 55 60左右

  基本公共服务

  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 100

  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 ≥90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9.5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9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受益覆盖率(%) ≥25

  基础设施

  公交出行分担率 45

  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 90

  县城污水处理率(%) 91.33 95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9

  家庭宽带接入能力(Mbps) ≥50

  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 100

  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建制村覆盖率(%) 90

  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建制村覆盖率(%) 90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60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30

  资源环境

  万元生产总值耗地量(平方米) 20.8

  盘活城乡存量建设用地面积(亩) 500

  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15

  城镇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比重(%) ≥20

  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重(%) 100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100 100

  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 100 100

  三、形成城乡空间共融发展格局

  按照统筹规划、集聚高效、合理布局的原则,部署重点镇乡、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各区域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基础设施条件,分区建设成为功能定位明晰、特色优势突出、资源配置合理、区域分工合作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一)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

  突出县城首位度。按照“激活古城、品质城南、建设城东、拓展城北、调优城西”的发展思路,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人口、经济要素向县城集聚。聚焦黟县古城活态保护、有机发展,全面实施县城微更新、微改造。遵循保护优先、适度开发、激活业态、创新传承原则,将古城、麻田、郭门后街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传播徽文化的载体、推动文化旅游业向县城集聚发展的主渠道、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商业、夜间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平台。优化城南片区建设,依托城市客运中心完善城乡公交、旅游交通组织;完善与提升医疗、教育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县城文化中心,沿漳河塑造城市南入口景观带,建设滨河商贸中心,推动商贸购物、体育康养、餐饮娱乐、旅游综合服务等业态沿河布局,打造现代商贸区。加快城东新区建设,彰显田园城市特色,保护田园风光,促进新城空间多维立体应用,形成以行政办公、商务办公、文化休闲、体育教育、特色旅游和旅游服务为主导,打造生态文化优越、旅游特色突出、配套功能完善的现代城区。调优城西工业区,以提高集聚产业发展能力为重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生态开发区。扩容城北片区,完善基础设施,有序改造更新,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区。复兴古城片区,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坚持招大引强,整体开发运营,创新业态布局,增强古城集聚能力,打造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适度超前谋划,布局物流产业园、旅游集散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增强城区综合承载功能,发挥县城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牵动引领作用。

  (二)推动乡镇差异化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乡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作用,按照合理规划、差异发展、提高质量的要求,科学划分乡镇空间、产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为吸纳周边农业转移人口、均衡基本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提供平台。强化乡镇与县城的协调配合,突出文化旅游、“五黑产业”、绿色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建立以乡促城、连接城乡的发展格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81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