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歙县“十四五” 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因此,选择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作为本规划特色产业之一。

  2.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产业作为歙县主导产业之一,是歙县区域内用地规模和税收占比最大的产业,整体企业规模大、基础较好、效益较高、发展潜力大。与黄山市其他区县的同类型产业相比,歙县新材料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规模和优势,已初步形成以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以及铝基金属材料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格局。

  “十四五”期间,依托新材料产业现有的规模、技术和产品优势,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紧扣绿色发展主线,持续推进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推动传统化工产业绿色化改造。

  因此,选择新材料产业作为本规划特色产业之一。

  3.绿色食品产业

  绿色食品产业是歙县的传统产业领域之一,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目前已形成以茶叶、菊花、饮料、各类糕点和休闲食品等农产品以及食品添加剂、中药饮片等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格局。其中茶叶一直是歙县农业的主导产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山贡菊是歙县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有着700余年种植历史,与杭白菊、滁菊、亳菊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菊。

  绿色的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也是保障国民营养安全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间,依托歙县绿色农产品等资源优势,推动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做优做强绿色食品产业。

  因此,选择绿色食品产业作为本规划特色产业之一。

  四、存在问题

  (一)产业规模效应较小

  从歙县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看,虽然已经有所发展,但规模优势并不明显,辐射关联效应有待提升;从企业生产规模看,大部分企业产值较低,企业规模偏小;从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工业产值等指标看,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高新技术企业比重偏低,龙头型、旗舰型、科技型的大企业和大项目较少,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快。产业优势不明显,龙头企业较少,对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围绕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和关联效应不明显,产业间配套不足及第三产业的缺乏制约着企业做大做强。

  (二)产业集聚度较低

  产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协作不够发达,企业之间的协作程度较低,大部分企业都是各自为战,部分企业以代工为主,无法提供优良的配套服务;企业原材料与零配件的本地化配套能力较弱,基本上须从区外、市外甚至省外购进,生产过程中的协作伙伴多在外地,本地各行业分工不够细化,行业配套及协调能力不强;产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也没有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相关的产业集群少,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弱,未能真正形成产业资源和资本聚集的“洼地”。

  (三)产业创新能力不强

  “十三五”期间,歙县虽然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但由于科技创新主体不够成熟、科技创新机制不够健全、科技创新激励不足、科技人才较为缺乏等主客观原因,企业研发能力普遍不足。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部分企业没有配备研发队伍,企业之间也缺乏技术协作来解决共性问题,包括安徽冠润汽车转向系统有限公司、黄山市马勒机车部件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内的40%的企业表示研发设计能力不足。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无法在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加之缺少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产学研用通道不畅,产业结构升级滞后。

  (四)高素质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部分企业用工短缺,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专业技术型人才缺乏。歙县本地缺乏高校,高技能型人才主要依靠企业自主培养,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培育机制尚不够完备。歙县吸引外地人才力度也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困难,尤其是高端创新型人才非常稀缺,行业发展受到限制。加之黄山地区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数量较少,致使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匮乏。

  (五)配套服务与产业发展不同步

  生产性服务业不够发达,产业配套能力弱,两头在外项目多;金融服务方面,社会民间资本投入和金融部门贷款的资金比例较少,园区建设资金有缺口,造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部分企业会遇到融资困难问题,给企业经营和发展造成很大困扰;物流服务市场不发达,物流信息不对称,物流运输路线不齐全,造成企业运输成本高。

  第三章 形势与机遇

  歙县县域特色产业未来的发展导向和重点,必须依托歙县本身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并纳入到全国、全省和全市的视野,从全市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分工、产业发展优势等角度,进行总体分析判断,从产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内部现有优势出发,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一、发展形势

  1.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地缘冲突、气候变化等重大风险点相互激荡,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导致中美关系走向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另外在疫情选情的叠加影响下,也加强了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引领工业发展新方向,推动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和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发展及其与生物、材料等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群体突破,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一批颠覆性技术将引领和带动新科技产业革命逐渐走向高潮。新科技产业革命催生新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加快发展,制造企业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不断从产品制造向服务端延伸、整合,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入融合。牢牢地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开启的“机会窗口”,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从国内发展形势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国经济基本面总体稳中向好,发展韧性强劲,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支撑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总体稳定。我国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进入快车道,区域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制造业发展的市场空间依然广阔。未来,我国改革开放创新都将进入深水期,不断提升的创新、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将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动能。与此同时,随着国外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发展阶段的转变,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链不稳不强不安全的问题凸显,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这些对我国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带来了很大挑战。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新科技产业革命还为我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创造了条件,引领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大的经济模式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24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