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5-6 易水砚文化产业集群重点工程项目
提升建设易水砚文化产业园区。重点推动易水砚文化产业街、河北易砚及文化艺术品创作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
易水砚文创商品拓展工程。在保持高端手工传统精品的同时,充分挖掘区域文化元素,设计制作富有文化内涵、深受市场喜欢的文创商品。
二、培育三大成长型文化产业
(一)数字文化产业
大力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数字文化产业规模,打造激发消费潜力的新引擎。一是加快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支持保定文物文化单位、景区度假区、园区街区等运用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加强对优秀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大力培育发展云展览、沉浸式体验、云演艺、云展览、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依托中国信通院、华为、阿里、京东、百度等保定引进的数字龙头企业和保定深圳园、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中国电科电子科技园等数字产业平台,推动发展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互动消费等新型消费。二是加强数字内容创作生产。依托保定红色文化、古城文化、长城文化、古北岳文化、唐尧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强IP开发和转化,着力发展数字互动娱乐、数字视听、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出版、数字音乐等以数字文化为核心的相关产业。规划建设保定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引进一批国内外数字文化知名企业,培育数字文化领军企业,打造全国数字文化产业新高地。三是创新提升传统文化实体经济。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加快推动规模较大的特色民俗产品、民间工艺品、日常文化消费品制造等传统制造产业,以及文化产品批发零售、广告传媒、文化艺术培训、各类专业设计等传统文化服务业转型升级,创新提供数字化文化产品和服务。四是大力发展数字传媒。深化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传播体系。依托保定广电传媒有限公司、巨力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打造集产品研发、生产制作、市场营销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五是培育发展科幻产业。加快完善科幻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依托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及化纤厂、热电厂等工业遗址,以及长城汽车、高碑店门窗等知名工业园区,重点围绕科幻体验、文化交流、公共服务、产业聚集等领域,推动“科幻+文学”“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旅游”“科幻+智造”等融合发展,开发科幻大师工作坊、“极致科幻”体验营、科幻特色主题剧场、数字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沉浸式幻真体验场景等科幻产品业态,将保定打造成为科幻产业发展新高地。到2025年,以动漫游戏、视频直播、数字出版、科幻体验等新业态为重点,力争培育一批数字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数字原创品牌,形成一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基地。
专栏5-7 数字文化产重点工程项目
实施数字文化产业试点培育工程。建立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和企业培育机制,积极培育数字文化产业园区试点、数字文化企业试点。
开展文化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行动。以中医药、香业等重点文化产业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文化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项目,建设贯穿研发设计、原料供应、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信息集成平台,打造智慧供应链。
实施数字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包括保定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安国数字中药都等。
(二)创意设计产业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利用,积极承接首都、联动雄安,大力发展文化创意设计产业,推动文化创意设计为全产业链增值赋能,打造京津冀文化创意设计之城。一是促进创意设计重点领域发展。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的设计应用研究,重点发展工艺美术设计、汽车设计、智能装备设计等领域。开展文创产品设计研发,打造一批体现保定特色的文创礼品爆款、网红款。二是做强创意设计产业链。依托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旅游景区景点等,大力推动文化创意园区、文化创意设计中心、文创空间、创客基地、文创街区、文创小镇建设。支持重点文化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所属资源,加强与国内外著名设计专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建立创意设计高校教育实训基地。持续办好保定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推动大赛优秀作品成果孵化、转化与应用。三是推动文创在地化生产。推动市内外优秀文创设计机构与中医药、汽车、新能源、门窗、纺织、皮毛、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建立合作机制,开发基于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项目,培育一批文创生产龙头企业。到2025年,在全市培育一批以文化资源开发为主营业务的文创企业和知名设计机构,打造一批知名文创产业品牌示范基地,形成富有地方文化内涵的创意设计产业体系。
专栏5-8 创意设计产业重点工程项目
开展文创产品拓展行动。深入挖掘古城文化、红色文化、长城文化、唐尧文化、乡村文化、民俗文化等各类资源,开展文创产品开发,打造一批具有保定特色的文创产品。
开展文创示范购物街区建设行动。重点打造保定古城西大街、唐县唐尧古镇、曲阳羊平雕刻小镇文创街、易县易水砚文化街等。
实施文创示范购物商店布局提升工程。制定支持政策,在高等级景区、城市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提升打造一批文创示范购物商店。
(三)文化装备制造业
培育发展文化装备制造业,积极承接京津先进文化装备制造业转移,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发展文化装备制造业,打造京津冀文化装备制造中心。一是积极承接京津先进文化装备制造业转移。积极培育文化装备产业园区基地,促进灯光音响、舞台演艺装备、游艺娱乐装备、印刷装备、文化教育装备、影院装备、影视装备等行业的发展。二是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制造业升级。大力推进雕塑、香业、门窗等文化制造业技术研发和升级改造,加强标准、内容和技术装备的协同创新。依托现有技术和基础优势,不断加强文化体育设备、特色文化用品制造、游艺游乐设备、办公器材的生产,加快传统设备升级换代。三是不断拓展文化装备制造产业链。支持面向文化娱乐健身的可穿戴设备、感知终端等智能硬件及零部件产业链发展。鼓励文化装备企业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为各类大型文体盛事、专业演出场馆、娱乐场所提供设备与技术支持。力争到2025年,培育一批先进文化装备制造品牌和重点企业,文化装备制造业对全市文化产业结构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