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北省)保定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

  大型文艺活动:“系列文旅赛事”“关汉卿戏曲展演季”、建党10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等。

  群众文化系列主题活动:“我和我的祖国”“彩色周末”“文化惠民”、文化进万家、群星奖优秀作品巡演等。

  (三)推进文艺创作发展机制创新

  健全艺术创作生产扶持机制。建立完善选题论证、立项扶持、创作生产、宣传推介、绩效考核、表彰激励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建立保定文艺创作精品库,结合省文旅厅召开的优秀舞台剧目推介会,定期召开文艺精品选题征集和剧本评选会,每年遴选3-5个优秀创作题材,并对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动态化管理。建立文艺载体创新机制。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文化艺术领域项目,依托关汉卿大剧院、直隶大剧院、保定艺术剧院等剧院剧场,丰富大剧院、小剧场、排练厅、传习所、体验馆等设施,推动原创精品演艺剧目的创作和演出,打造一批具有保定特色、全国影响、市场效益的现代歌剧戏剧创作演出基地、影视剧创作制作基地、地方戏剧创作传承基地。积极探索与北京“文化消费季”合作联动模式,推动城乡演出场所联动经营,优先支持知名乐队、演出团体的驻场演出、小剧场演出,鼓励打造常态化演出的旅游演艺精品。完善扶持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机制。加快保定艺术剧院和保定艺术学校机构编制改革,将保定艺术剧院更名为“保定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中心”,剥离营业性演出职能。将长期聘用人员纳入“菊芳公司”,主要职能为营业性演出。强化对国有文艺院团的政策资金保障,加大对剧本、剧目、剧团、人才、剧场的支持力度。

  (四)全方位加强艺术人才培养

  培育艺术领军人才。积极参与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河北省特级专家、省中青年艺术家“菁材计划”遴选推荐工作,培育德艺双馨名家大师。组织选送优秀艺术人才参加进修、培训和考察交流活动,以调动招录、项目合作、岗位聘任、任务聘用、短期兼职、授课培训、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顶尖文艺人才,争取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搭建编导演汇集、老中青结合的文艺交流平台。加大对专业人才培养,以进修培训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创作人才,以名师带徒、进修培训等方式培养表演人才,以学习认证、持证上岗、年度提升等方式培养管理人才,以进修培训和评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评论人才。加强艺术职业教育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专业共建、团校合作、团带学员等多种形式推进产、学、研、演一体化人才培养,合作建立演出实训基地,联合打造驻场剧目。建强基层文艺队伍。扶持民间文艺社团、业余队伍,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和各类文化活动骨干。推动解决文艺单位基本待遇、工作条件、教育培训和职称评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表彰长期坚守岗位、业绩突出的先进工作者。加强文艺评论。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和理论研究,健全文艺评论工作体系,搭建有影响力的文艺评论平台。结合重大展演、重点作品开展评论,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营造风清气正的评论氛围。发挥全国性文艺评奖的导向作用,培育一批优秀文艺评论人才。加强新时代文艺理论研究,推进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第五章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围绕保定“医车电数游”五大产业发展,立足保定文化产业基础和资源特色,通过做强六大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培育三大成长型文化产业、提升五大传统文化业态、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壮大产业市场主体等,构建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一、打造六大优势文化产业集群

  (一)雕塑文化产业集群

  传承发扬曲阳雕刻文化,依托“中国雕刻之乡”的品牌优势,通过做强产业链、促进产品多元开发、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加强产业促进平台建设等,打造驰名中外的“石都之城”和“雕塑文化艺术之都”。一是做强雕塑文化产业链,融入现代化手段,加强保护、传承,通过加强培训、深化创意、提升技艺、完善标准、丰富品种、增强展示、发展电商、拓展销售、延伸产品服务等,做大做强雕刻文化产业链。二是促进石雕产品多元化拓展,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升级产品研发方向,推动石雕产业跨界融合,打造以石雕为核心元素的文化IP和文化创意空间,开发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石雕文化产品。三是推动雕塑产业集聚发展,加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规范园区管理,鼓励曲阳恒岳雕刻集团、翰鼎雕塑集团、顺儒雕塑有限公司等企业向园区集中。四是加大产业促进平台建设,推动组建曲阳雕塑艺术研究院、雕塑产业联盟、大师工作室等,拓宽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机构的合作,大力培育创意孵化、会展交易等发展平台,培育“大师经济”,推动打造集雕刻产品展示与交易、艺术产品设计与研发、雕刻艺术创意体验、行业会展、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雕塑文化产业园区。到2025年,曲阳雕塑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

  专栏5-1 雕塑文化产业集群重点工程项目

  实施雕塑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工程。重点推动设雕塑文化产业园、羊平雕刻小镇等项目建设完善。

  实施雕塑文化产业领域拓展工程。深入挖掘雕刻文化内涵,以增强体验性、休闲性产品为指导,推动雕刻文化主题公园、匠人文化旅游村等建设,发展雕刻文化旅游,摄制雕刻影视,出版雕刻书籍。

  (二)中医药文化产业集群

  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做强中医药文化产业链,打响“千年药都”“天下第一药市”文化品牌。一是加强中医药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推动药王庙文化景区、关汉卿文苑、热海中医药健康小镇、药苑小镇、绿谷小镇、天士力民族医药园、金木养生体验园等中医药文化项目建设,构建文化吸引核,扩大文化影响力。二是做强中医药文化产业链,推动国医馆、药膳美食养生、新型药浴康养等项目开发,策划药戏演出,拓展求医问诊、养生休闲、健康养老、展览展示等,打造以“瞻药王、逛药城、观药景、吃药膳、购药物、知药性、懂药理”为特色的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链。三是推动中医药文化品牌化发展,推动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主题小镇、示范园区、体验街区,建设一批省、市级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积极争创国家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区(基地)。到2025年,中医药文化产业产值力争突破50亿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