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底,全区残疾人服务设施床位数达650张,建成“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机构”10家以上,到2025年底,建成不少于20家符合条件的村(社区)温馨家园,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一体”服务格局初步形成。大力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力争每年新增就业人员指标200人。全面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行动,稳步推进社会福利机构无障碍环境建设,完成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盲道、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通道等设施改造任务。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构建多元化的优抚保障模式,完善优抚安置制度,提高优抚对象待遇。深化殡葬改革,加强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殡葬服务管理体系。
专栏5 社会服务重点任务
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新增普惠托育点,通过新建、闲置场地利用等方式,支持社区、企事业单位、园区、商务楼宇等开设普惠托育点。开展托幼一体化试点,支持试点幼儿园在满足常住人口幼儿入园需求的基础上,增加或腾出一定的学位资源用于开办托班。发展家庭育儿共享平台、家庭托育点。力争到2025年底,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建设0—3岁早教基地。在城区、新城各建设一个0—3岁早教基地,为家庭养育提供科学的指导与服务,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村(社区)儿童之家建设项目。以村(社区)为单位,统筹和依托社区服务设施,支持和指导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改扩建或新建儿童之家,实现村(社区)全覆盖。
智慧救助工程。收集困难群众收入、住房等信息,通过整合民政、残联、人社、卫健、医保等数据源,建设困难群众救助数据库和社会救助信息平台,依靠部门联合和动态更新,建立主动发现和救急难机制。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提升工程。实施第一社会福利院改造工程,建设光明街道、胜利街道、南法信镇、后沙峪镇4个镇街级养老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十四五”末,全区各镇(街)和各村(社区)均可实现养老设施或养老服务的全覆盖。
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对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
养老机构床位结构优化项目。至2025年,养老机构的护理型床位比例力争达到50%。
医养康养结合工程。支持老年护理机构、老年康复医院和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建设,推进老年友善医院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养老机构、敬老院内部改扩建一批医养结合服务设施,重点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全区养老机构、养老照料中心和开展临时托养服务的驿站,与各级卫生服务机构签约服务率、绿色通道签约率达到100%。
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工程。完善建设一个区级康复医院、区级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全面推进基层康复护理院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具备康复服务功能。依托区级职业康复中心,建设1个儿童康复园和辅助器具服务中心。依托温馨家园,完善基层康复站和辅具服务站建设。
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工程。到2025年底,建成不少于20家符合条件的村(社区)温馨家园,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一体”服务格局初步形成。
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工程。采取支持民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转型升级、特殊教育学校附设学前班、普通幼儿园建立资源教室等多种方式,扩大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学位供给。每个学区确定1—2个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配备医学护理、康复训练及教学辅助人员,满足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和学前教育需求。
八、提高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水平
(一)完善文化设施体系
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为依托,以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为主要建设内容,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顺义区文化中心为依托,重点建设区级文化服务综合设施;优化区级文化中心布局,统筹推进老城区综合文化中心和城东新市镇杨镇、城北马坡新城地区、城南后沙峪地区、城西赵全营地区4个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利用老旧房屋改造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
推动公共文化设施身边化、服务内容品质化、供给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智能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惠民”向“悦民”升级,打造步行 15 分钟文化服务圈,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设施均衡发展,丰富大型文化设施类型,加快补齐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短板。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设施建设,推动镇(街)综合文化中心、村(社区)综合文化室设施面积和服务达标,实现村级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全面提升河东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地区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均衡分布。织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高公共文化设施适应性,推动区文化中心“三馆一院”高效利用。积极改进文化基础设施利用形式,加强文化场馆设施经营管理,拓展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利用老旧厂房腾退空间等打造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常态化开放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合理延长开放时间,鼓励延伸夜间公共文化服务。加快高科技成果在场馆设施中的运用,鼓励和支持公共文化设施与互联网、物联网等相结合,构建新型公共文化设施覆盖模式,推动文化场馆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城市文化公园提升改造工程,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进一步推进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高质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行动和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阵地服务功能,面向不同群体,开展经典诵读、阅读分享、大师课、公益音乐会、艺术沙龙、手工艺作坊等体验式、互动式的公共阅读和艺术普及活动,创新开展创意市集、街区展览、音乐角、嘉年华等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