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健全干部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增强公务员聘任、调任、招录、遴选等政策机制效能,探索实行法定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外的全员聘任制,完善政府特聘岗位专家选聘机制,将各方面优秀人才选配到“两区”“三平台”建设中。加强国际化素质提升、数字经济等方面的针对性、先导性培养培训,多种形式选派干部学习,深化央地、政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推动干部人才队伍能力素质整体转型升级,提升与“两区”建设的适配度。
建立人才全链条服务保障体系。以深化“CBD国际人才港”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凤凰大使工作站”“服务自贸区建设创新生态联盟”“自贸区人才会客厅”等平台载体,升级“CBD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在人才集聚、发展培育、沟通交流、综合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进人才制度创新落地。提高人才工作开放度,试点在自贸片区范围建立过往资历认可机制,在外籍人才出入境、短期居留、技术移民、评价聘用、保险、医疗、税收、创业就业等方面改革探索、先行先试。
(二)平台效能升级行动
围绕做强国际人才发展支撑载体,进一步加强区域人才发展平台统筹布局,促进人才发展平台效能提质升级,实现区域人才发展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协同联动。
完善人才发展支持平台。高质量推进国际创投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优化区域创业投资发展环境。持续深化“海外人才创业大会(OTEC)”等国际化综合创业平台,加大对创新创业持续跟踪支持力度。打造若干具有特色的人才发展园区或基地,促进政策、知识产权、技术、空间、投融资等各类资源要素对接。聚焦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央地人才创新协作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建设,推动打通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融合结点。探索建设国际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进一步激发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拓展人才开放交流平台。围绕落实中央“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园区共同体,支持在津冀投资建设分支机构,促进跨国、跨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借助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等国家级平台,深化与未来论坛、中外企业家联合会等民间组织合作,为顶尖人才、各类国际组织搭建交流合作桥梁,推进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打造全球科学家会客厅、国际金融人才会客厅、文化菁英会客厅等系列人才交流平台,促进各领域人才交流成长、活力迸发。
深化人才培养培育平台。做大做强“凤凰学院”,探索搭建全区网络培训平台,打造高层次人才教育培养的朝阳品牌。深化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布局建设若干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推动区域人才智力、资源共享循环。支持企业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鼓励在区头部企业资源共享互通,为区域各类行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推动建立更多产业行业(人才)协会组织,支持其开展产业骨干培训等工作,助力优秀人才培养培育。
(三)数字转型加速行动
围绕服务北京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为契机,实施“数字人才引领计划”,加强人才对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的引领支撑,着力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领军型人才,加快培育一批具备数字技术与行业经验的专业人才。为数字经济人才智力转化、成果落地、发挥作用搭建各类功能型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区域治理数字化、精细化水平。
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人才工作数字转型升级。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手段,探索建立区域人才大数据中心,建设集成化、规范化、多元化的人才数据库。绘制区域“人才地图”,实现人才数量、结构、层级分布与区域产业功能布局精准匹配,为人才引进培育、人才政策制定,以及与产业政策的融合实施,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探索打造数智人才全景生态圈,构建“人才需求分析预测、人才引进目标挖掘、人才价值评估、人才流动退出、人才发展规划、人才政策提效、人才服务评价”等多应用为一体的智能人才工作系统。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人才数据共享和工作互联,推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机制协同,提升人才管理服务效能。
(四)人才服务提质行动
加快人才服务供给侧改革,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渠道,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保障品质,营造国际一流服务环境。
提供专业便捷的人才服务。深化与专业化市场机构的合作,大力引进国际顶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探索开展朝阳高端人才代办服务,为区域人才提供集成化、专业化、便捷化服务。加强国际化人才服务队伍建设,打造全区人才服务工作者梯队,增强人才服务效能。升级区内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进一步打造特色站点、优化流程事项、创新服务模式、丰富平台功能。
强化人才发展服务支撑。促进产才融合,加强创新创业服务支持力度,积极为人才提供资金、应用场景、空间、培训咨询等各方面支持。加大资金支持,鼓励政府类产业基金投资人才项目,实施高端人才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在区金融机构开展“人才险”等各类个性化金融服务。提供海外人才创业就业便利,为国际专业人才从业提供更加宽松便利的环境。
做好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完善人才引进保障机制,为区域急需紧缺的各类高层次人才,重点支持办理进京落户或工作居住证;进一步优化外国人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等证件办理审批流程,为外籍人才来华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提升人才安居水平,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安居政策体系,建设人才租赁性住房平台,加大人才公寓房源筹措力度,为区域内优秀人才提供10000套人才公寓。支持国际学校健康发展,在海外人才较为集中的区域,增设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对接区内优质诊疗资源,提升各类人才医疗保障水平,广泛推进区内医院与国际保险实时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