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北省)沧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沧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年1月

  前 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省、市高度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才能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十三五”期间,沧州市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方向,强化创新驱动、突出改革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集聚发展态势日益显现,科技创新实现提档升级,正在逐步成为河北省及环渤海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高地。

  “十四五”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双循环战略格局下创新驱动发展、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为紧抓机遇,超前谋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沧州建设沿海率先发展创新示范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特编制《沧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本规划依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瞄准“一区一高地”的战略目标,坚持“近远结合、市场主导、企业引领、区域协同、完善环境”的发展原则,按照“有中生新、紧抓机遇、放眼未来”的发展思路,构建“34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打造“双核集聚、多园支撑”的空间格局,辅以“强创新、聚资源、拓链条、提企业、引人才、促开放、优环境”七大重点工程,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京津冀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区与环渤海地区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一区一高地”:京津冀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区、环渤海地区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34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三大战略性新兴引领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四大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前沿新材料、未来生物医药、区块链三大前瞻未来领域。

  “双核集聚、多园支撑”:以中心城区与渤海新区开发建设为龙头,统筹区域发展,进一步壮大具有时代特征、沧州特色、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园区及集群。

  一、规划基础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成绩

  1.产业发展稳中向好,集群集聚初具规模

  “十三五”期间,沧州市积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出台《沧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沧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等系列指导文件,形成了一批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为主的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5.5%,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产能逐步释放,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截至2020年底,重点打造了1家国家级开发区,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7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发展载体。

  2.产业创新日益提升,平台带动赋智赋能

  “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累计投入161.3亿元,年均增长24.4%。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平台带动作用,为产业发展赋智赋能,建成省级以上“双创”平台8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15家,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19所高校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32个,实现市域全覆盖。沧州市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4项,其中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12项。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得到巨大提升,平台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激发。截止到2020年,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76件。

  3.企业培育效果显现,引擎助力动能转换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初创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主体实力不断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795家、11264家。积极培育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2020年沧州共有10家企业进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示范企业,3家企业获得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9家企业入选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双百强”企业,其中3家入选领军百强企业,6家入选创新百强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攻关、突破行业关键技术、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动能转换的发展模式。

  4.产业协同持续发力,合作领域纵深拓展

  坚持“一牢记、四注重”,持续放大协同发展的“沧州现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自身优势,巩固已有成果,开展“点对点”精准对接。产业合作持续深化,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配套协作能力不断提升,优势产业、优势资源正在向沧州转移。目前,累计与京津合作项目1700多个,协议总投资6820亿元,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整车产量突破55万辆,北汽新能源(黄骅)产业基地实现量产;北京、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快建设,北京协和药厂、石家庄四药等51个项目相继落户;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沧州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协同发展标杆项目正式落地。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产业合作不断加深,产业园区“共建、共管、共享”模式日渐完善,为沧州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30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