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来看,新时期国家对农业发展高度重视,政策的支持是新时期农业发展最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家支持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市场扩张、比较效益的逐渐提高、农业生产结构不断改善以及科技发展等都将为未来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全市来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发展现代农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放在同等位置上,作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转型水平显著提升。
从全区来看,随着大浑南开发建设,我区农村路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极大推进了我区都市型现代农业提档升位。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地方财政收入连年递增,综合实力在全省区县市排名靠前,提升了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能力。
四、发展定位
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环保为引领,增强乡村振兴的时代性,打造城市的“后花园”。浑南农村有山有水,绿植繁茂,是沈城绿肺,活力之源。绿水青山是乡村振兴源头活水,也是乡村振兴必然归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充分保留自然风貌,把乡村建设融入自然之中,体现浑南农村特色韵味。突出朴素朴实之美,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标准就是农民走得出,城里人进得去,带动人流,带活思维。
建设数字乡村,以现代、科技为引领,增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打造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桥”。以乡村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着力发挥数字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打造涵盖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和乡村治理5个领域的“数字乡村一张图”平台。
深耕特色产业,以休闲、观光为引领,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打造市民休闲的“打卡地”。充分发挥以沈阳为中心的七城市一小时经济圈的作用,整合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休闲观光采摘、田园综合体、民宿综合体,加速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农业资源,做强农业特色小镇,大力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沙地沟大杏、贡香米业,改造柞蚕场,培育“名、特、优、新”农业品牌。
五、发展布局
按照现状基础、资源禀赋条件、未来发展需求及功能定位,确定总的发展布局是:“一域、两镇、三带、四线、五基地”。
(一)“一域”
以祝家、王滨为农业发展核心区域,域内流经王滨河、沙河,林木平均覆盖率达到30 %左右。耕地面积14.28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42.6%。农业生产以玉米、杂粮、果树种植为主,间有蔬菜、花卉、中草药栽培和畜牧养殖业。近几年来,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共有各种采摘园35个。2020年农业总产值实现4.9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43%。十大线、沈李线、桃陨线、沈中线、营祝线贯穿全境。具有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观光采摘农业、林下经济、田园综合体、民宿经济的优势条件。
(二)“两镇”
两镇分别是祝家花卉、果树农业特色小镇。王滨红薯、杂粮、中草药农业特色小镇。坚持生态优先、农商旅结合、新业态聚集、数字化智能化引领,农业品牌化拉动,推进农业特色小镇优势产业发展。
(三)“三带”
1.农业休闲观光采摘旅游带。贯穿:满堂、高坎、王滨、祝家、李相域内。整合人文景观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两种旅游资源,到2025年农业休闲观光采摘园发展到50个。描绘一幅“有山有水有景有风情”的美丽乡村画卷,促进浑南经济多元化发展。
2.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带。贯穿:高坎、满堂、王滨域内。依托沈阳农业大学科技牵引,借助东连抚顺、北通铁岭、西接沈城的区位优势,引进培育品牌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
3.农事冷链物流龙头企业集聚带。贯穿:桃仙、李相、祝家域内。发展临空经济,利用桃仙空港,以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依托,引进冷链物流企业,形成桃仙机场专用线、沈李线、营祝线、十大线、东四环冷链物流通道。
(四)“四线”
以沈棋线、长祝常富线、沈李线路网为支撑,以东四环为贯穿的休闲农业旅游线路,打造公休日一小时旅游圈,重点发展田园综合体、民宿综合体、森林康养、文化创意、体验农业、认领(养)农业、采摘农业,推动全域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五)“五基地”
发展寒富苹果、红薯杂粮、绿色蔬菜、中草药、品牌蓝莓等五个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1.祝家、王滨、李相街道寒富苹果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精品园、示范园、采摘园,实现由量到质的提升。
2.王滨街道红薯杂粮基地。重点发展品牌化农业,通过引进新品种,开展三品认证,搭建电商平台,提高产品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占有率。
3.李相街道前李村、王滨街道尖山子村绿色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发展蔬菜家庭农场、蔬菜采摘田、蔬菜认养田和产品直销。
4.王滨街道富家村、王滨村中草药生产基地。重点发展药谷经济,与本溪中草药生产基地开展合作,栽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