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暨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

  (五)全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坚持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建设生态浑南、美丽浑南、宜居浑南。以美丽示范村建设为契机,继续推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在充分尊重民意、分类精准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在现有23个美丽示范村基础上,每年至少培育10个美丽示范村,争取2025年美丽示范村实现全覆盖。实施村庄绿化美化、道路硬化及路灯亮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干净、卫生、整洁,不断提升村屯卫生环境。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推动实施“区统筹、街实施、村监管、农民参与”的清掏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改厕后社会化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能以治理城市垃圾的方式来治理农村垃圾,把集中清理整治与每日清洁整治相结合,农村垃圾分类不能太复杂,否则难以实施,要做到分别治理、治理有效。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对农村地区黑臭水体治理,确保农村生态环境。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域内养殖场(户)的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六)全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

  培育环境友好型农业。结合生物技术、统防统治,实现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综合应用优质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肥、配方肥替代单一化肥,实现化肥减量,优化土壤环境,农产品达到绿色标准。支持农业“四新”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农业生产“智造”新技术、农业服务业新产业、“智造+服务”新业态、农业跨界融合新模式等农业“四新”经济的发展。实施“互联网+”数字农业行动。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精准生产、信息服务和农产品安全追溯等领域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发挥国家电子商务基地政策、区位、资源优势,推进中国智慧农业助农推广园区项目建设,全面聚焦农资及消费品下行、农产品下行双行并重发展。加强与沈阳农业大学战略合作。在我区挂牌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以加强校地合作,拓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合作空间,助力浑南乡村振兴发展。同时,与沈阳农业大学实行强强联合,建立省级标准的农业科技园区,吸引“国字号”、“省字号”和农业科技民营企业入驻园区创新创业,培育成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完善全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组建2至3个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形成高效的农技推广网络,争取省市支持,吸纳1至2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发挥科技转化成现实生产力“领头雁”的作用。

  (七)全力抓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缓释肥,提高农家肥和有机肥施用量,改善施肥方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协调运用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防控措施,确保农药使用零增长。加强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全面取缔浑河、白塔堡河等河流两岸畜禽养殖。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加强秸秆污染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综合利用率达93%,秸秆离田率100%。强化森林保护培育。以造林、育林为突破口,推进林地清荒补造,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打造杏、槐、梨或苹果的花海谷地,发展林下经济,提升东部青山景观档次。加强河流生态整治。以源头、水域、生态、综合整治为重点,参照蒲河改造标准,实施植树和保水工程,对域内24条河流实施生态培育保护,打造水平宽阔的水网或湿地景观。

  (八)全力抓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不动摇,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社区(村)为单位研究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划,开展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提升薄弱村行动。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依法及时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并对新增村民委员会成员身份予以确认。夯实村级组织经费保障,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积极开展法治乡村建设。以街道、社区(村)为依托,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公共法律服务室,配备工作人员、聘请专业律师、开设服务窗口、电话热线、微信群多种接待形式。积极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诉源治理,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社会矛盾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以“评理说事”为契机,推进专业化调解工作,“关口”前移、“触手”延伸,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强化农村安全生产、应急、食药品、交通、消防等安全管理责任。

  (九)全力抓好保障和改善乡村民生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庄道路硬化及路灯亮化,实施交通管理的城乡统筹。建设好“四好农村路”。增强农村交通物流设施保障能力,推动全区农村公路建、管、护、运一体化发展。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水利设施提质升级,着力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农民群众喝上“幸福水”。建设数字乡村。加强新一代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光纤宽带接入能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普及。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义务教育教师配置城乡基本均衡,使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科学结构更加合理。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满足村民基本医疗需求和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七、主要举措

  1.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村庄。以东南山区及李相、高坎、满堂街道部分区域为重点,对村屯统一规划,注重保护村庄文化、民居、田园景观,保留一定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发展地区特色产业或飞地园区,明确村集体建设用地审批权限,防止城市资金进入农村圈地建设私人会所,侵占村集体利益。强化产业支撑,优化环境,提振人气,记得住乡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45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