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老城区提质减载。匠心打造“长涪汇”城市会客厅,加强点易园、白鹤梁等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活化利用,建成中国水文博物馆,彰显历史人文之蕴、山清水秀之美;改善老百姓居住、出行体验,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便民道路畅通、过街设施建设、雨污管网完善,让老城生活更有品质、更加舒心;持续深化“大城三管”,加力推进“2+2+2+X”国家级示范城市创建,努力让城市更美丽、更健康、更安全。
(四)聚焦乡村振兴,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新提升,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发展规划、政策保障、工作机制等有效衔接,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和帮扶,对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做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推动蔺市街道、大木乡、二渡村、睦和村等建成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振兴先行示范。
全力保障农业安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实施现代种业提升行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田宜机化改造,稳定粮食产能;做好重要农副产品保供稳价,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推进供水提质、电网补强、燃气下乡和网络布局,逐步形成城乡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养老服务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提升乡村特色风貌,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镇村,让广大农民群众在点滴变化中感受幸福温度。
全面激发农村活力。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纵深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引导资本、人才、科技下乡,推动城乡互通有无、互补盈缺,积极争取三峡后续资金,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中心镇、特色镇,示范引领乡村全域发展。
(五)聚焦绿色低碳,致力塑造精致涪陵新形象。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提升,加快建设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守护好一江碧水,坚决贯彻《长江保护法》,切实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深入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长江、乌江涪陵段水质稳定为优;保护好一脉青山,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完成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扎实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55%;爱护好一方净土,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建成“无废城市”;呵护好一片蓝天,强化工业、交通、扬尘、生活污染协同治理,健全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88%以上。
扎实有效抓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统筹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培育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强化能源“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稳步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单位GDP能耗下降15.5%;建立完善绿色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六)聚焦开放共赢,努力激活协调发展新动能。改革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实现新提升,加快建设开放合作高地。
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实施交通强区战略,加密“东西”、争取“南北”,构建“米”字型铁路网、“三环十四射”高速公路网,加快实现30分钟中心城区、90分钟成都、3小时周边省会、6小时北上广深直达。力争开工“三桥五路两通道”,建成“一桥三路两通道”,境内新增铁路7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40公里以上,分别突破270公里、210公里;畅达水运航道网,配合完成长江干线朝天门至涪陵段深水航道整治,推动乌江高等级航道常年通航。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与四川方面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合作;深化与浙江对口支援合作、与武隆对口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共兴、设施共建、科技共创、资源共享;深化与“一区两群”协调联动,合作共建区域农副产品批发集散中心、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
全面扩大开放合作。加强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对接。促进外贸外资提质增效,深化服务贸易试点,扩大服务业开放,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分别突破1000亿元、20亿美元;加快推进重庆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做优做强涪陵综合保税区,着力打造长江上游重要开放口岸、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进出口加工基地、西部地区特色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办事便捷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快推进“一窗综办”“一网通办”;提升市场监管公正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加快信用涪陵建设,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保障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提升服务企业贴心度,强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抓好助企纾困政策兑现,进一步叫响做亮涪陵“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品牌;提升民营经济活跃度,健全民营经济发展激励和保障机制,引导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以实干强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