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8日)

  巩固拓展脱贫成效。健全“2531”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开展常态化督帮工作,确保不发生整村整镇返贫。加大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帮扶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占比,切实增强联农带农能力。加快“空壳社”清理工作,新增年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20个以上。深化对口协作、定点帮扶,新增脱贫劳动力就业3万人以上。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建设宜居和美乡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结合产业需求,赋能乡愁记忆,加强“空心村”闲置宅基地清理,编制村庄规划394个。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新增镇级垃圾中转站26座,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提升。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支持澄城县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2个、美丽宜居示范村30个。完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我们将把更多资源、政策、精力投入到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上,和父老乡亲一起把农业做得更强、把家园建得更美、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四)坚持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倍增,提升高质量发展质效

  提升改造传统行业。优化产业发展机制,编制“1个图谱”“N张清单”,发挥“353”产业链监测平台效能,力促钢铁及金属制品、乳制品等重点企业嵌入全省产业链布局。强化资源区块争取,推进澄合二矿、西卓煤矿等投产达效,原煤产量突破1600万吨。聚焦技改提质增效,开展陕化尿素工序装备提升等35个技改项目,年内陕焦化工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加快白水县白酒产业园建设,打造杜康白酒小镇。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完成达钢路基总部搬迁,扩大中联重科等企业产能,力争龙钢1780毫米热轧卷板、无缝钢管项目开工建设。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坚持集群发展,加速帝亚、越博动力等新能源产能释放,力促红马科技动力电池满产达产,推动开沃新能源商用车一期投产。推进陕煤工业化示范基地等12个重大项目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以上。打造优势品牌,推动生物医药等产业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年内认定省级工业精品5项、省级重点新品30个。实施园区扩容,强化亩均效益评价,落实工业用地“3个30%”,新建标准化厂房8万平方米,力争华州化工园区通过省级认定、渭南经开区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园区。

  扶持做强骨干企业。聚力稳产提速,深化拓展“白名单”制度,发挥专项基金撬动作用,全生命周期监测帮扶,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全省前列。深化“龙门计划”,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户,力争石羊农科、木王科技上市挂牌。突出扶优育规,以“种子计划”为抓手,制定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加快昆秦生物疫苗生产基地建设,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新增规上企业60户、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5户。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北人印机、西部重工等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省级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区3个。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发展,抓好渭南数字经济产业园、西部智联数字工厂等项目,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7.5%。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加速农业数字化升级,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深化大荔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新建5G基站1200个,限上公共网络商品销售额增长12%以上。我们将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加快数字政府、数字渭南建设,让大家能够共享更多可见、可触、可感的“数字”实惠!

  (五)坚持文旅融合、促进消费升级,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放大文旅综合效应。坚持“文化+”“旅游+”,整合资源,推出一批“引流促销”旅游套餐,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亿元。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渭南段)建设为统领,舞动华山龙头,启动瓮峪游客中心、太华索道服务中心建设,创建4A级景区2个、国家级旅游民宿2个。突出文旅、农旅、体旅融合,提升潼关古城等项目内涵品质,支持华阴市创建省级文旅融合示范区。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全域推进省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重点文旅产业链三年行动,推动现代旅游等3条产业链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以上。

  提升商贸服务水平。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提升改造县级商业综合体2个、镇级商贸中心12个,创建国家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县1个,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0户。完善贯通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引进一批物流企业、孵化一批本土品牌、培养一批带货达人,新增销售5000万元以上电商龙头企业3户。大力发展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康养、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释放市场消费潜力。聚焦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深化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恢复拓展接触型、聚集型、流动型消费,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7个。探索“陕菜之都”公用品牌、地标品牌建设,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举办“渭南美食”大赛,打造一批特色小吃、传统美食“打卡地”。开展优质产品展销、连锁零售促销、智能家电扩销活动,促进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扩面增量,让渭南人气“旺”起来、消费“活”起来、市场“火”起来!

  (六)坚持绿色低碳、改善生态环境,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坚决落实双碳战略。稳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完善“两高一低”项目审查机制,创建省级绿色园区1个,市级绿色工厂达到20户。启动氢燃料电池基地建设,推动生物质制绿氢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大唐风电、农光互补等新能源项目建设,确保富平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建设,渭南国家新能源基地建成投产,新增绿电10亿千瓦时,打造黄河中游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示范区。扎实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推进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绿色细胞”创建,构建绿色文明新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490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