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组成以来的五年,是我区克难奋进、加快发展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崆峒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迈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五年来,我们坚持决战贫困,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10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24万户5.0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区被列为全国脱贫攻坚成就和经验总结县区。贫困乡村基础条件全面改善。整合各类资金22.9亿元,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动力电扩容改造等扶贫项目535项,建成易地搬迁安置点45个,改造危旧房屋1.05万户,人人吃安全水、户户住安全房、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标如期实现。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各项政策,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学生应返尽返,乡村两级基本医疗空白点全部消除,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贫困群众收入持续增加。大力推行“党支部+产业联盟+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积极落实入股配股、“八补两投”“惠农e贷·养牛贷”等扶持政策,投放特色产业扶贫贷款4.8亿元,发展“五小”产业,建办扶贫车间,培育龙头企业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59家,发展家庭农场465家,带动贫困群众收入大幅增加,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75元,年均增长17.36%。牛产业发展“五动模式”被列为全国产业扶贫先进典型。协作帮扶扎实有效。积极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对接到位天津市河西区援助资金1.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1项,产业协作、人才交流、消费扶贫等取得显著成效。坚持志智双扶、鱼渔并授,73个省市区帮扶单位、4866名干部、105户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105名第一书记、210名驻村干部长年奋战一线,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战贫困、攻难关,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铸就了崆峒减贫事业的历史丰碑。

  五年来,我们坚持项目带动,发展动能加速聚集。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全力以赴保稳定促增长,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十三五”末,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51.73亿元,年均增长5.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9.58亿元,年均增长2.4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7.2亿元,年均增长6.48%;三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明显增强。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实施重点项目630项,彭大高速公路、平凉一中新校区、平凉市博物馆、北杨涧水库等项目建成投用,体育运动公园、白杨林水库、125兆瓦分散式风电等项目进展顺利,平凉军民合用机场、平庆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1亿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紧盯国家政策导向,累计争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农业、生态环保等中省补助资金130.45亿元、债券资金31.37亿元,引进金润国际城市综合体、海创生活垃圾处理焚烧发电等项目142项,落实到位资金262.86亿元,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五年来,我们坚持建管并举,城乡发展日新月异。聚焦中心城区、重点乡镇和中心村,统筹优化产业、人口、基础设施布局,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建设扩容提质。立足“城市服务型”发展定位,全面完善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累计投资80.8亿元,实施城市建设项目112项,东环路、双桥路、北大路等32条城市道路建成通车,改造背街小巷22.4公里,“主干道贯通、微循环畅通”的路网布局全面形成。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二期、天然气支线管道、天雨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等工程建成投用,敷设“水污气暖”管网380公里,城市日均供水能力达到5.86万吨,燃气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100%;新建城市公厕136座,完成宝塔北广场、火车站站前广场等节点改造,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9%。棚户区改造加速推进。累计投资104.7亿元,实施天门塬、西三里塬、永康路等22个片区改造工程,征收土地5193.4亩、房屋7439户,完成老旧住宅楼改造3.75万户,为居民小区加装电梯139部。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建成世纪花园D区、御景华府等商住小区70个,新建农民安置房5300套,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6平方米。乡村面貌持续改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安全饮水达标率、4G网络覆盖率、光纤通达率均达到100%;建成崆峒、白水等重点小城镇10个,培育贾洼乡村旅游、清街商贸等特色村镇23个,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行政村公厕覆盖率分别达到58.5%和100%,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41个、“清洁村庄”169个、“美丽庭院”1260个。深入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乡村舞台、“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实现全覆盖。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投资9528万元实施环境卫生、交通信息指挥设施升级工程,增设交通信号灯、标识牌436处,“智慧交管”“数字城管”平台建成运行。持续深化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创新“网格化+路长、楼院长”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市容环境“十大整治”和示范街区、示范单位创建等活动,违章建筑、非法广告、乱停乱放、马路市场等“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持产业引领,竞争优势不断凸显。优化结构布局,汇集资源要素,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产业发展的结构更优、后劲更足。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牛扩量、果提质、菜突破”工程,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7万吨以上,建成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甘肃中肽生物研发基地和白水丰源、柳湖永红等农业示范园,打造了伊通牛肉、崆峒山药等特色品牌,全区肉牛饲养量、果树经济林、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3.17万头、11.7万亩和8.59万亩,“平凉红牛”获得直供国家级运动员“入场券”,荣获“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品质特别奖和最具风味奖”。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力推进平凉工业园区共建共享和峡门新型建材工业集中区建设,丰收机械、蔡虎制衣等企业“出城入园”,新世纪建筑石料生产线等55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全区建筑石料用灰岩产能超过1000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石灰石生产基地。通过落实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政策,培育小升规企业8户,辖区工业增加值达到39.98亿元、年均增长28.6%。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建成海寨沟景区、平东工委革命遗址保护等旅游项目,培育了花所寺沟、崆峒西沟等一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白庙阳光采摘园、白水金伟源特色种植园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参与和承办了“魅力中国城”城市竞演、第五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等赛事活动,我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荣登“中国最美县域”“避暑旅游十强城市”榜单。商贸物流快速发展。培育限上商贸企业25户,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金鼎时代广场、新阳光市场等商贸设施和崆峒、大秦等乡镇农贸市场建成运营,新河湾、新民路等城市商圈持续扩大,夜间经济、生鲜电商、物流配送、家政服务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崆峒黄酒”等52类120多个本土产品走上网络、热销全国,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212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