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甘肃省)平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11日)

  围绕实现生态宜居,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全面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大幅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生态宜居村镇。

  围绕实现乡风文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纳现代文化,引导村民自觉履行村规民约,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厚养薄葬,治理天价彩礼、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围绕实现治理有效,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等返乡创业、参与乡村治理,健全完善“五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让乡村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和谐有序。

  围绕实现生活富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领头人”。加快打造一批集农村电商新产业、休闲旅游新业态、产学研一体的新型优质农业经营主体,将更多小农户嵌入特色农业大“主板”,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打牢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

  (三)突出创城引领,提升高质量发展内涵品质。牢固树立“人民城市”理念,全域更新,全民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成海绵城市。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规划引领、交通畅通、基础攻坚等“十大行动”,加快优化空间布局,形成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协调发展的“一心六极多点”城镇格局。强化城市体检评估,落实海绵化改造措施,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建设,加快补齐无障碍、适老化设施等短板,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运营,加强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管理,让群众感受城市温馨、享受美好生活。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按照“一河治理、两岸繁荣、七园竞秀、八沟涓流、两塬崛起、全域畅美”的思路,做足做活“水生态”文章,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畅通交通网络,打造城市经济圈,建设显山露水的魅力山水之城。“一河治理”,优化实施泾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水生态修复,改造提升两岸生态绿化带,建设水清岸绿、风景优美的生态廊道,把泾河建设成平凉人民的景观河、幸福河。“两岸繁荣”,改造提升泾河两岸基础设施,建设临河特色商街,构建集商贸服务、运动休闲、生态景观、产业配套为一体的“泾河两岸”经济带。“七园竞秀”,一园一特色,一园一景观,高标准规划建设活力公园、天门公园及城市“口袋公园”,建成体育运动公园,改造提升柳湖公园、南山公园、东湖公园、宝塔公园,强化功能配套、文化重塑,构建可亲近、可休憩、可参与的开放公园和景观节点。“八沟涓流”,实施甘沟、纸坊沟、水桥沟等八条沟道综合治理,建成一批生态湿地和绿地游园,形成城沟融合、山水相契、清水涓流的城市景观。“两塬崛起”,加快天门塬综合开发,规划建设一批高品质康养小区,建成天门台坎、高速防护绿带等一批公园绿地,着力打造“康养小镇”;围绕打造平凉机场经济圈,在白庙塬建设“空港小镇”,辐射带动发展商贸餐饮、乡村旅游、仓储物流等特色产业,构建形成天门塬、白庙塬两翼带动的城市经济圈。“全域畅美”,按照“畅通南北、改造东西”的思路,新建“连通路”、打通“断头路”、改造“卡脖子路”、维修“坑洼路”,畅通城市微循环;改造提升南环路、泾河大道、柳湖路等7条城区主干道,扮靓城市主动脉;改造城市出入口,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让城市门户各美其美。

  全面提升城市气质。突出道源文化、始祖文化、针灸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在公共设施、自然景观中融入文化元素,加强遗迹遗产保护,留住城市历史文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四)深化改革开放,集聚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围绕建设开放平凉,以宽广的视野、务实的举措,推进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全方位提升陕甘宁三省(区)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基础设施突破工程,建成平凉机场、平庆铁路、定平铁路和灵华、静秦高速等快速通道,协同沿线城市推进兰州经平凉、庆阳至延安至北京高铁项目,2023年县县通高速,2025年航路开通、高铁联通,境内主要省际出口路与外省市同标准连通,基本建成航空引领带动、铁路有力支撑、高速公路内捷外畅、干线公路连县通乡、农村公路通村达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补齐水利、能源、通讯等领域基础短板,完善仓储配送、冷链物流体系。布局实施一批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基本构建起内外联动、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压减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屏幕上的民生”。深化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工业园区(集中区)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大力培育引进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度和链接度,加强与关中平原城市合作交流,拓展深化东西部协作,高标准策划举办展会、论坛和赛事,推动特色优势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全方位扩大平凉知名度。

  (五)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最亮底色。围绕建设绿色平凉,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平凉打造成令人向往的生态宝地。推进大气主要污染物协同治理,深化水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四水四定”,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202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筑牢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和能耗双控措施,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设绿色矿山、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探索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生态效益良性循环新模式,不断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212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