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日)

  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实施美丽乡村“5151”工程,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三年行动,巩固“擦亮小城镇”建设成果,创建省级示范镇2个。改造县乡道路20公里、连通工程60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80公里。推进农村供水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和乡村电气化工程。加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的保护传承与科学利用。支持樟村坪镇创建省级森林城镇,普溪河、牛坪、清江坪、小溪口创建省级森林乡村。新建移民和美家园、美丽乡村30个。

  (六)抓巩固促提升,在生态保护修复上取得更大突破

  系统流域治理。坚持“四水共治”,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扎实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持续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深入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推进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和天然林保护修复,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加快玛瑙河、柏临河防洪综合治理,启动健康河湖、幸福河湖建设,确保长江干流夷陵段、黄柏河、柏临河流域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推动小流域建设。完成西北口水库除险加固。加快高铁新城水源保障工程、北部水系连通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东风渠灌区现代化改造。加快智慧水利感知体系建设。常态化推进港口船舶污染治理工作。推进节水社会、节水城市建设。

  强化生态保护。巩固提升生态环保攻坚战成果,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82%。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扎实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工作。做好宜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服务。启动生态环境EOD项目建设。实施智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垃圾分类投放点建设行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扩面提质。持续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涵养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深化“生态小公民”“生态公民”教育实践。开展“企业生态公民”培育实践。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推动“双碳”工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行动,推进碳排放交易试点,支持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规范合理利用砂石等自然资源。严控“两高”项目审批。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七)破堵点攻难点,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更大突破

  深化改革攻坚。拓展全面融入主城改革成果。持续推进城市运行管理、督查体制机制、综合监管联动执法、评定分离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等改革,盘活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职能编制调整优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加快经发集团转型发展。复制推广64项全省新一轮先行区改革经验。

  全面提升效能。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坚决整治“隐形审批”“体外循环”,进一步减材料、减时间、减环节、降成本,做优“一网通办”,推动更多高频服务“掌上办”。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巩固拓展“综窗”改革成果,持续推动高频“一事联办”事项向乡镇、网上集中。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帮办代办,探索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的实现路径,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立“观察员”制度,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长牙咬合”。

  强化交流合作。完善企地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与三峡集团、中核二二公司、地质七大队等中省在夷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加快三峡循环科技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强化与远安区域合作。深化与三峡大学务实合作。用好对口支援合作平台,加大双招双引、挂职交流等合作力度。持续开展“上海孩子看三峡”“三峡孩子看青岛”系列活动。积极组织企业赴上海、黑龙江、青岛等地区参加展示展销等活动。讲好夷陵故事,传播夷陵声音,不断提升夷陵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八)汇民智聚民心,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上取得更大突破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8300人以上。推进“一校制+共同体”教联体建设和“集团化办学”改革。加快丁家坝幼儿园、平湖小学、东方初中建设,实施小溪塔二小“改薄工程”。健全区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组建夷陵医疗集团,加快推进夷陵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级医院,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救治水平。扎实开展“323”攻坚行动,建设城区社区医务室2家。启动市七运会场馆建设和参赛筹备工作,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扎实做好治欠保支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推进非遗活态传承,建设社区“非遗工坊”和“非遗秀场”。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支持文化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供给。加快区殡仪馆(新墓区)和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推动龙泉镇、鸦鹊岭镇火葬区政策全面落实。

  优化完善保障体系。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重点关注农村地区、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保障群众就医用药,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着力推进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实现参保人群全覆盖。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推进职工门诊共济改革。持续推进妇女“两癌”防治知识宣传和免费筛查。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暖心行动,切实关心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重点群体。抓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加快区残疾人托养设施项目及城乡“残疾人之家”建设。推进社工站乡镇(街道)全覆盖。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618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