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日)

  9.城市大脑:支撑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基础设施,其核心是利用实时全量的城市数据资源全局优化城市公共资源,即时修正城市运行缺陷,实现城市治理模式突破、城市服务模式突破、城市产业发展突破。

  10.门前四包:包卫生、包秩序、包设施、包绿化。

  11.“三保”工作: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

  12.房票制:房票安置是征收人按照征收政策,将被征收人房屋评估价值货币量化,以房票形式核发给被征收人,作为在城区购买新建商品房(安置房)享受优惠的资格证明。

  13.“5151”工程:用5年时间,打造100个美丽宜居村庄、500个美丽村湾、1000个美丽庭院。

  14.擦亮小城镇:以推进小城镇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从规划设计、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镇风貌、产业发展、治理水平等七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小城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让小城镇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乡村振兴的龙头。

  15.四水共治: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

  16.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的简称。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17.评定分离:招投标过程中采取评标权和定标权分离的做法。

  18.“一校制+共同体”教联体建设:一校制指一个法人多个校区,遵循“六统一”(统一法人代表、统一师资配备、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学管理、统一经费使用、统一质量评价)管理模式,盘活优质教学资源,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共同体指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名校集团)的办学体制。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19.“改薄工程”: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

  20.“323”攻坚行动: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

  21.职工门诊共济改革:职工医保参保人的门诊费用以前主要通过“个人账户”的方式来保障,现在是通过“共济保障”,也就是统筹来报销。通过统筹基金报销职工符合规定的普通门诊费用,实现全体参保职工之间的共济保障;个人账户可用于支付职工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药机构就医时发生的药品、医疗器械等费用及参加居民医保等的个人缴费,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共济保障。

  22.五无村(社区):无邪教、无越级访、无黄赌毒、无诈骗、无民转刑的村(社区)

  23.三两制:村(社区)发生矛盾纠纷后,由村(社区)治保主任调解2次;若调解不成功,由村(社区)书记调解2次;若调解不成功,由乡镇(街道、试验区)分管负责人或政法委员调解2次;若调解不成功,由乡镇(街道、试验区)党(工)委书记调解两次;若调解不成功,则上报区多元化解中心研判。区直单位本单位、本行业、本系统发生矛盾纠纷后,由单位调解组织主持调解2次;若调解不成功,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调解2次;若调解不成功,则上报区多元化解中心研判。

  24.“133”接诉即办工作模式:信访部门1天内转交办到责任单位,责任单位3天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的30天内办结。

  25.“1415”接诉即办工作模式:一般用于求决、申诉类初件,信访部门1天内转交办到责任单位,责任单位4天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的15天内办结。

  26.食品安全“两个责任”: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618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