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湖北省)咸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4日)

  壮大优势产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家,培育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企业2家,培育产值超50亿元企业4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25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3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90家,创建国家绿色园区1个、国家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10家。精准编制“链主企业”招引促进计划,强化细分领域产业研究,5大优势产业招引补链、固链、强链项目25个以上。大健康产业重点夯实医药、器械和卫材等领域制造基础,加快发展金银花、黄精、金刚藤等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打造全球最大的护理床生产基地和全国医用卫材生产储备基地。电子信息产业由零部件制造向智能终端拓展,打造华中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食品饮料产业重点开发低糖、低脂健康饮品和运动、能量、保健功能性饮料,研发青砖茶、枇杷、桂花、乳制品等特色饮品。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做强咸宁高新区国家级智能机电产业集群、咸安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赤壁市华舟应急装备产业基地、通山县星光农机产业园。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蒲圻电厂(三期)、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咸宁土桥抽水蓄能电站、“南三县”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等项目建设。

  培育数字经济。大力推进元宇宙数字产业园、咸宁数字产业园建设。支持咸宁高新区争创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推动“大数据+工业”融合,实施“企业上云”工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动“大数据+农业”融合,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智慧果园、智慧牧场,建立农产品生产全程可追溯机制。拓展“大数据+服务业”融合深度,推动服务业向平台型、智慧型、共享型发展。开展数字乡村试点,融入防汛、防火、防盗、防骗等功能。

  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万千百十一”质量提升工程。推动300家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30家规上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培育3家质量提升标杆企业,培育中国精品、湖北精品、咸宁名特优产品。健全县域商业体系,做强本土电商企业,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依托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推进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利用“南山北水”地貌特征和自然生态资源,培育文化体育旅游服务业,打造阿洛亚运动乐园、际华冰雪乐园。与全国知名平台密切合作,培育国内知名温泉+民宿旅游目的地。

  (三)突出各扬所长,千方百计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从全局谋划区域,以区域服务全局。积极主动加强区域协作,形成各扬所长、相互赋能、相互成就的发展格局。

  深入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积极参与构建武汉都市圈协商合作、规划协调、政策协同、社会参与等机制,全面参与编制武汉都市圈流域综合治理、国土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加快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建设,探索与武汉共建中国光谷咸宁生物医药产业园、嘉鱼·武汉经开区产业园,打造武汉产业转移新高地。积极承接武汉高校外迁,加快推进咸宁“武汉南”大学城建设,支持湖北科技学院创建大学科技园,打造武汉功能拓展重要承载区。支持嘉鱼县、赤壁市、通城县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让咸宁成为武汉市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市通办”,深入推进公交卡、旅游卡、公积金、医保、社保等跨市通用。

  提升“一主一副”。中心城区重点提升引领聚集功能,引导人口集聚、产业集聚,提高首位度,建设中国桂花生态之城、产业之城、科技之城、文化之城,打造竞争力、吸引力、带动力更强的市域城镇化引擎。聚焦建设淦河“百里画廊”,着力打造生态之河、美丽之河、文明之河、富民之河。支持咸安区建设“四个首善”之区,做强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推进纺织、机电、铸造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支持市域副中心赤壁市做强清洁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链,培育新材料特色产业链,建设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示范区,冲刺全国县域百强。

  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严格控制县城建设密度与强度,持续实施县城品质提升行动。继续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强化县城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强化县域造血功能。支持嘉鱼县打造强县工程示范区、通城县打造中部地区制造业强县、崇阳县打造“两山”理念实践创新示范样板县、通山县打造国家新型能源之都。

  (四)突出改革创新,千方百计推进科教人才兴市。投资科教、投资人才就是投资发展、投资未来。始终坚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着力打造全省一流创新创业生态。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优化区域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实施学前教育学位扩充行动,确保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46%。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巩固提升,实施城区义务教育提升计划。推动基础教育教联体共建,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示范性教联体。加快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动省级示范性高中教学质量在全省争先进位,支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市第一高中。支持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持湖北科技学院创建全国全省知名学科,支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咸宁职教集团学校等高职、中职院校打造品牌专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四有”好老师,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设立科创园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深入推进“三个一百”建设,建设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强10个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力争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50%。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培育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净增50家,总数达48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50亿元,占GDP比重达17.5%。持续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完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20项,完成湖北省技术合同登记成交总额13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达6%。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00件,支持咸宁高新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园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424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