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6日)

  培优育强本地企业。完善梯度培育体系,优化政企服务、银企对接、供需配套等平台,发展壮大一批高质量制造业市场主体。突出规模培育,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户,力争新增产值超百亿企业1户,产值超50亿元、10亿元企业分别达4户、22户。突出专精特新,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0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5户以上。突出首发上市,新增上市公司不少于2家。

  统筹抓好要素保障。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等领域,组建专班、创新模式,编制项目库,争取上级资金份额超全省平均水平。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支持力度,新增贷款超560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长25%以上。直接融资规模150亿元以上。提升国有企业融资能力,推动县区主要国有企业信用等级AA全覆盖。全市国有企业融资成本下降10个基点以上。“三类土地”处置超额完成省目标任务。重大项目用地、能耗、污染物排放等实行市级层面统筹统管。

  (三)坚定不移加强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增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力

  用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开工建设蚌埠一中新校区、城南实验学校、淮上实验中学等项目,新建改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15所、公办幼儿园15所。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行“大编制”管理,着力解决大班额、大校额问题,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市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创建A类中职学校。全力支持安徽科技学院更名大学,全力支持安徽财经大学博士点、蚌埠学院硕士点申报。

  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催生更多新质生产力。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6%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0.5件以上。坚持“科创+产业”一体化,紧盯国家、省“揭榜挂帅”“竞争赛马”“定向征集”项目,加快“高分辨率双轴MEMS倾角传感器芯片”“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及预灌封针筒研发”等核心技术攻关。新增科技领军企业1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40家。加快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新增微机电系统(MEMS)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超8家。运行好安徽财经大学数字经济产业园、蚌埠学院科技创新产业园,联合蚌埠医科大学建设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加强与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组织实施高品质智能玻璃清选机研发、曲率玻璃智能生产线研制等项目30个以上。

  全方位引进用好留住人才。运营好人才集团,打造城市人才总服务商。引育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20支,高端领军人才30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00名,新增技能人才1.5万人、高技能人才5000人。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60场,新增就业大学生1万人。推动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根据企业需求动态调整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完善“基地培训+企业实践”培训模式,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拓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空间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绿色农产品等产业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引进沪苏浙地区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60个。务实推进甬蚌合作,深化两地教育医疗共建共享、科技人才互帮互助、文化旅游双向联动。加快建设甬蚌产业合作园区,落户亿元以上项目50个。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争取尽快获批综保区,推出更多首创性改革创新举措,新增市场主体数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联动发展,新增跨境电商交易企业10家、交易额增长20%,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交易额增长20%。全市新增外贸实绩企业50家以上,年进出口额过千万美元企业达45家,外商直接投资(FDI)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对标一流深化创优营商环境举措,确保整体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一次办结率均达95%以上。推动更多政策高效直达,推出“免申即享”政策100项。对企业诉求探索实行“挂号制”,健全闭环办理机制,开展好企业家恳谈会、“我当接线员”、“千企万众评科长”等活动。把“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落到实处,健全服务民营企业制度,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大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基金丛林”总规模突破400亿元,注重提高投入集中度和投资效率,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发展。新设立基金管理公司7家,提升基金管理能力。一体推进科技、人才、财政、数据要素和行政执法等领域改革,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国家金融监管领域改革任务。统筹推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五)坚定不移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做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载体

  完善城市空间布局。落实“以淮河为中心,东西拓展、拥河环湖、南岸提质、北岸扩容”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延安路淮河大桥建设,开工建设司马庄路淮河大桥,启动黄疃窑淮河大桥前期工作,加快城市“拥河发展”步伐。东部板块坚持创新驱动、以产兴城,加快中央创新区、临港片区、中国传感谷、中国玻璃谷建设,推动与沫河口、凤阳联动发展,着力打造科创新城、新兴产业高地。西部板块重点聚焦老工业区转型升级和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加快市高新区、禹会区工业集中区和马城新区建设,强化“三山一湖”保护开发利用,与怀远南部连片,构建以产兴城、产城互动、景城交融的发展新格局。南岸板块重点聚焦功能品质、服务能级提升,统筹实施火车站、淮河路等片区更新改造,加快推进虎山油库、南货场等搬迁,绽放老城新魅力。北岸板块坚持产业规模化、功能城市化、环境生态化,推动淮上工业园区、小蚌埠、吴小街、西门渡等片区改造,加快城市组团及核心片区建设,着力打造北岸新中心、城市会客厅、青春未来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6%,提升0.8个百分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84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