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8】“三个没有变”【19】,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区战略,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全面梳理吸引民间资本项目清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社会闲置资产。扎实推进莆商回归提升行动,新对接民企招商项目40个、总投资1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5%。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组织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促进信贷资源向民间投资合理配置。健全完善民间投资项目要素保障机制,用心化解民间投资落地难题,推动民间投资良性增长。
丰富居民消费业态。加快威斯汀酒店、赤港服务区商务运营中心建设,打造、提升夜间经济示范区3个,繁荣水韵城等城市商圈。加快新闽菜创新发展,壮大预制菜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一批“闽味街区”“美食夜市”,升腾城市“烟火气”。加大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支持力度,做强电子商务、直播经济等数字消费集聚载体,促进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新业态发展。着力发展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消费新热点,策划开展“全闽乐购”汽车、家具等主题促消费活动6场以上。做好人文经济文章,加快特色民宿、露营经济等消费场景创新,全年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7%以上。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让消费者后顾无忧、放心消费。
提升对外交流水平。用好RCEP【20】等经贸合作协定,持续推进跨境贸易发展,引导百威、云度、荔丰等企业挖掘“一带一路”市场潜力。用好涵江侨乡资源,坚持“以侨引资”“以侨促贸”,加强侨商侨企联系服务,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额增长4.5%以上。突出以通促融,鼓励台胞来涵求学就业、置业定居,促进涵台产业融合、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突出以惠促融,完善“惠台暖企”工作机制,真心实意为台胞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在涵台商台企量质齐升;突出以情促融,发挥文化同根、信仰同源优势,密切涵台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全方位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二)聚力强链条、转动能,持续提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持续深化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以国家级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优势,点燃科技创新“引擎”,驱动产业创新提质。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力度,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个,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21】。持续加快产学研用一体贯通,支持鞋业产教联合体等校企合作平台做大做优,强化创客梦工场等双创载体建设,争创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家。持续推进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深入实施莆籍学子“雁归工程”,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更多人才和技术融入家乡发展大局。持续发力“四链”【22】融合,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力争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6%以上。
突出产业链条融合。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工程,聚焦啤酒、预制菜、芯屏和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精准推进全员招商、商会招商,深化以商招商,争取全年签约落地产业类项目超20个、总投资超200亿元。加快麦芽、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全面释放科罗娜国际化项目产能,持续放大啤酒产业拉动效应,把“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啤酒制造之城”的名片擦得更亮。加快实施“电动涵江”计划,延伸补齐云度新能源汽车上下游配套,助力C5新车型量产上市。加快城北工业园建设、招商,推动华佳彩拓展车载显示屏市场。加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北斗”规模化应用,全面推动“数实融合”【23】。加快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启动60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建设,推动10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建成投用全市首个光能交换一体变电站。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工建设赤港服务区冷链物流园,全力推进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新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性服务业企业15家。
突出转型升级驱动。嫁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推进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深入开展企业“原地倍增”【24】行动,实施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个以上,工业投资增长8%,新增工业企业升规纳统15家以上。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发展,完成企业“智改数转”【25】诊断40家,实施“5G+工业互联网”项目2个,新培育工业互联网企业2家。全面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巩固国家级绿色园区创建成果,争创首批国家级绿色能源应用示范园区,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省级绿色体系建设项目各1个。
(三)聚力优配套、提品质,加快打造宜居宜业新港城
高起点推进城市建设。全力打造滨海新城,主动衔接福州都市圈和全市“东拓滨海、南进临港”建设,加快兴化湾进港航道涵江段疏浚,启动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接续推进“1号滨海风景道”项目,建成萩芦溪大桥、三江口特大桥和涵江作业区3号泊位码头;提速赤港服务区双开放、东港路南伸等项目进度,提升木兰溪滨海产业新城规划与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快推进联东U谷•海峡智造产业谷等项目,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化和数字化提升,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和功能配套,推动园区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生态绿城,加强生态绿心保护与利用,建成水上巴士沿线-白塘湖环湖福道,新建口袋公园5个、绿道3公里、绿地10公顷,实现还绿于民、融绿于城。全力推动莆田学院东校区建设,布局城北商业街区等生活配套,推进滨溪北路、九华路等西向通道建设,加快推进莆炎高速萩芦互通及连接线项目,建好莆田对外“北大门”。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借力全市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契机,推动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提升改造,加快东方廿五坎、顺茂隆、端明闸等节点打造项目,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开发,让更多历史风貌建筑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