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投资带动、需求拉动,筑牢“城区经济领头羊”的领跑根基。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充分发挥有潜能的消费、着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外贸,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的良好态势。
跑出项目“加速度”。对总投资400亿元的100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304亿元的89项城建重点工程;总投资11.8亿元的100件民生实事,定期组织集中开工、现场观摩、帮办会办,全面提升项目转化率、产出率、贡献率。紧盯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区域,瞄准重点央企、头部民企、行业龙头主动出击,全年结转推进、新增亿元以上项目30个,招引数字经济产业项目20个,“四新经济”项目480个,力争在50亿级大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
激发消费“活跃度”。落实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扩大服务消费、提振大宗消费、拓展新兴消费、吸引周边消费。依托杉杉奥莱、弘阳广场、三胞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淮海新天地、晴朗谷广场、倒马井等特色街区,彭城风华、徐州乐园等消费场景,培育壮大月光经济、首店首发、网红潮店、医养健康等新业态,推动“三大商圈”消费升级。举办“泉新消费”系列活动,促进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家电等消费扩容升级。重点推进原第二毛纺厂、中山饭店等地块建设高品质住宅,释放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提升外贸“贡献度”。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动内贸与外贸、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力争实际使用外资完成市定任务,进出口总额、总量、增量保持主城区首位。提档升级徐州软件园、矿大科技园等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加快打造港务区大宗物流集散中心与临港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海外法律服务中心作用,护航中煤五建、庞沃电力等企业境外业务拓展,提升服务贸易规模。
(二)坚持守正创新、以产兴城,点燃“城区经济领头羊”的动力引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辐射力、增强都市工业竞争力、发挥数字融合渗透力、积蓄未来产业爆发力,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科技创新“强磁场”。着力壮大创新主体,健全科创企业孵化培育体系,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260家。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支持启维智能等7家单位创建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安泰生物创建“国家级治疗性细胞疫苗工程中心”。积极对接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高校院所,推进矿山和消防安全、数字医疗等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用好“苏科贷”等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高地,落实“彭城英才计划20条”,组织人才峰会系列活动,集聚“高精尖缺”人才,让更多“千里马”逐梦泉山。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品质化提升现代服务业。重点发挥中通快递、雨润冷链物流基地、深信服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做大做强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华置喜悦里、全季酒店等项目,持续繁荣环云龙湖文旅产业带,提质扩容高端商贸、文化旅游、数字消费等生活性服务业,实现规上服务业企业180家,规上服务业营收210亿元。集群化发展都市工业。放大云龙湖生命科技大会品牌效应,加快建成佳海医疗器械产业园、俊兰生命科技园等项目,推动药用真菌研发生产中心、小白医云等项目加快落地,打通上游医药研发、中游医疗器械、下游健康服务的产业链条,提升大健康产业首位度。攻坚推进百思利精密制造、恒日昇电子信息等项目,加快徐矿新能源光伏、拓普VR设备基地等项目竣工运营,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投资增幅不低于15%。融合化做强数字经济。围绕产业数字化,依托老虎工业云谷、淮海大数据中心等平台资源,加大数据、设备、业务“上云”新场景应用,全年“智改数转”企业10家,星级“上云”企业11家。围绕数字产业化,系统布局抖音数字商务交付中心、数字安全研发运营中心等项目,带动数字贸易、数字安全运营、数字金融等特色产业聚势而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总量突破80家。标杆化打造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以百座楼宇为突破口,大力引育央企二级、三级公司,加快打造一批以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为特色的主题楼宇,优化功能配套、做细管理服务、提高单位产出,集聚综合型和区域功能型总部企业20家以上,新增楼宇企业1000家以上,楼宇税收突破14亿元,打造“竖起来的产业集聚区”。
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提高改革效能,持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推进园区去行政化改革,完善运营建设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优做强。聚焦全域治理、医疗养老、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系统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改革项目,争取更多省级以上改革试点。注重用户思维、强化数字赋能,统筹推进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深化“一网通办”,丰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内涵,全力打响“泉好办”服务品牌,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持续完善企业分类培育、梯队发展体系,新增“四上”企业120家,力争中矿岩土、苏一工院、四方洁能等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形成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雁阵梯队”。扎实开展“暖企行”活动,深化“综合性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企情直通直报、政企座谈会等沟通渠道,落实“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机制,让企业在泉山如沐春风、如鸟归林、生机勃勃,让泉山成为投资热土、创业福地、兴业乐园。
(三)坚持产城融合、以城聚产,打造“城区经济领头羊”的重要载体。把园区作为重要增长极,推动科研、制造、服务集中布局,产业链就近配套,创新链在地闭环,构建“耦合共生、集聚辐射”的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