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布局、精管理,全力以赴提升城市能级
聚焦城市品质更优。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持续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发展空间,启动环城河西南角、李古洞等地块征迁,完成征迁面积20万平方米。实施城区重点项目21个,投资199亿元。改造老旧小区6个,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套。畅通城市“微循环”,建成东城路、瑶池路,贯通梨花二路东延、梨园路。加大土地推介力度,实行住宅用地供地“清单化”,新建高品质小区3个,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聚焦城市配套更细。加快地表水厂建设,提速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新建配水管道150千米。加快推进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实施双里庙、桃源居等5个小区雨污管网分流项目。扩建高铁新区污水处理厂,推进污水治理向城区边缘延伸。新改建公厕6座,新增公共停车位2000个,新建充电桩200个。推动城市边角增绿扩绿,完成蔡徐沟、新政沟沿河景观带建设,新建口袋公园3处,新增绿化面积10.5万平方米。依托万达广场、古城老街等商业中心,打造主城区精品商圈。
聚焦城市管理更暖。聚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三位一体”服务型执法新模式。充实完善“大数据湖”,以“智”融“治”,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一网统管”。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推动公共停车场、充电桩等市场化运作,有效盘活城市公共资源。大力实施“洁净砀山”专项行动,提升垃圾分类质效。改造提升背街小巷15条、农贸市场2个,让城市更加大气精致。扎实推进物业属地管理,全面加强“红色物业”建设,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物管难题。
(四)强基础、促振兴,全力以赴扮靓和美乡村
做精特色产业。全力打造梨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砀山酥梨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酥梨振兴三年计划,推深做实酥梨统购统销工作,提高农民经营收入。以“一号梨园”“砀山酥梨第一园”为核心,不断扩大数字果园“五化三改”覆盖面。力争建成农业数字化工厂2家,砀山酥梨数字化生产基地5个,“云上梨园”15个以上。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大辣椒、西瓜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加快省级育种基地建设。
做优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强县建设步伐,做好“三头三尾”大文章。坚决筑牢粮食安全底线、耕地保护红线,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32万吨以上。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存栏量达2.21万头。持续推动农村“三变”改革。探索推进“小田变大田”,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10家。培育“皖美农品”品牌2个。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增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村5个、超100万元村2个。
做细宜居乡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优化乡村发展空间。全域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改造农村卫生厕所8000户,治理黑臭水体108个。提升改造“四好农村路”30公里。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大力实施“千万工程”,建设“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2个,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5个。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五)拓消费、优服务,全力以赴推动三产提质
丰富旅游新业态。持续擦亮“世界梨都”金字招牌,打造“一年两节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完成梨树王风景区提升改造项目,协同开发“黄河故道-梨树王景区-古城老街”旅游资源,促进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奇瑞露营基地项目,提标改造梨树王民宿群,打造文旅消费新业态。持续扩大“梨花(采梨)节”品牌影响力,力争来砀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均增长30%以上。
拓宽商贸上下游。接续开展“徽动消费 乐享砀山”活动,不断提振消费活力。加快服务业提质升级,创新消费场景,推动百货大楼、国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大力发展“首店经济”,繁荣“夜间经济”,让城市更具“烟火气”。新建县域次中心镇商业综合体2个,推动农村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高水平建设京东冷链集配中心,整合爱泽冷链、幕天冷链等优势资源,共建产业联盟,打造“互联网+冷链物流”新模式。加速培育进出口主体,加快建设公用型保税仓,推进跨境电商外贸新业态发展。完成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
链接金融前后端。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建设政银担企合作平台,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更大作用。打通金融机构与投资项目对接通道,用好园区贷、产业发展基金等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新增人民币贷款超60亿元,新增新型政银担业务超15亿元。持续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产融风险隔离,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落实省政府“迎客松行动”计划,力争企业上市实现新突破,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直接融资超5亿元。
(六)强治理、重保护,全力以赴厚植发展底色
筑牢生态屏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打造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严格落实“五控”措施,狠抓工业污染管控,确保PM2.5浓度保持在37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推深做实“河长制”,常态化实施“清河行动”和重点流域清淤工程,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提升养殖场粪污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有效消除农业面源污染。强化耕地动态监管应用,保障县域耕地“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做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