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今年5家重点退市进园企业统计数据全部划转后,工业生产总值萎缩近40%,造成产业结构失衡,工业增加值未达到预期目标;新兴产业培育成效尚未完全显现,发展支撑能力有待加强;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还有短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文明建设仍需努力;“满、慢、蛮”,“庸、懒、散”干部作风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抓项目、心无旁骛做产业、千方百计推招商、竭尽全力保民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更大进展,各项工作在全市实现更大进位,现代化美好禹会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项目攻坚为抓手,着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突出项目建设“主抓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瞄准“优质项目+实物工作量”,以项目增量优化存量、壮大总量,以项目重点突破带动发展全局提升。坚持项目月、旬调度机制,加快推进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马城镇150MW风电场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方阵建材、深蓝航天等一批在建项目早日投产达效。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投资方向,精准谋划一批补短板、添动能、扩投资项目。谋划推进蚌埠港现代物流国际集装箱码头产业园等重点项目128个,计划总投资近400亿元;储备蚌埠闸水源地保护等项目116个,计划总投资808.2亿元。
突出招商引资“主引擎”。强化“招推服”一体化工作机制,瞄准“500强”企业、央企国企、知名民企,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协同发力,专班招商、亲情招商一体推进,全力招引惠之星、卓远半导体等一批优质项目。强化项目建设攻坚机制,一个项目、一位区领导、一张作战图、一个服务专班,通过精细化服务、精准化调度,推动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积极跟进诚美偏光片、中科华联二期等一批重点在谈项目。全年计划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4个,总投资不低于220亿元,完成省外到位资金77亿元以上。
突出园区开发“主战场”。积极谋划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园区厂房建设,力争厂房面积突破160万平方米。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类采取措施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和厂房。不断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加快姜桥路、禹会路等路网建设,增强园区供热、供电、供气配套能力。谋划园区公交场站建设项目,解决企业员工出行难题。加快园区周边超市、餐饮、宾馆等商业配套布局,加强人才公寓建设,盘活禹会全民健身中心。
(二)以集聚集群为重点,着力夯实产业发展支撑。
做强主导产业。扎实推进“工业攻坚年”行动,加强产业发展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县级领导牵头四大主导产业,跟踪推进“一个发展规划、一个工作专班、一批龙头企业、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形成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争取到2026年,实现四大主导产业产值200亿目标,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5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15亿元,航空航天产业产值35亿元。
培强骨干企业。支持鹏电、中科米微等企业开展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推动安徽帝晶融入华为、三星等终端企业和京东方、闻泰供应链;支持弘富与诚美材料、积芯微与捷捷微电、京芯与航空工业等进行深度合作,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智能终端应用企业集群,扩大奇雾电子规模,支持安濠、墨方、顺隆等企业发展壮大,全年培育新增规上企业16户。
增强创新活力。搭建“双创动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打造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全力推动中科大禹——中科大等离子实验室发挥作用,促进粤智徽源与华南理工打造省级研发平台,拓展新产品研发。统筹规划大洪山火箭发动机试验场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梯度培育省级绿色工厂、数字化车间、工业设计中心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家。
(三)以建管并重为核心,着力提高城市功能品质。
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分片建设、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实施八里沟以西片区与八里沟以东片区联动开发,分阶段实施工业遗存集聚片区、张公山片区更新升级。建设完成黑虎山截洪沟及水库扩容工程,启动八里沟滨河风光带综合提升工程,重点实施群众“呼声”较高的涂山路提升改造工程,谋划建设禹会路、大庆二路等道路工程。
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动城市空间扩容提质,推进新黄山玻璃厂、华光玻璃厂等5个地块尽快挂牌上市,推动兴光尚庭B区、红旗三路北侧等3个零星地块摘牌。实施四中西侧棚户区、棉麻仓库周边棚户区征迁项目,完成秀水名苑、六公里花苑四期1538套安置房回迁安置。加快11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竣工保障性租赁住房1524套。启动筑金楼、城建公寓等13个老旧小区改造。
进一步精细城市管理。推深做实“皖美红色物业”,推进“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共治,让物业服务更暖心。推广“数字化+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智慧化水平。加强和规范电动车、渣土车管理,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纵深推进便民停车行动,计划新增城市停车泊位49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