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抓好招大引强。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双向发力,围绕新能源、全域旅游、食品精深加工等方向,调整制定招商地图,开展重点地区“上门招商”、产业链条“靶向招商”等多种招商模式,引进一批强链补链项目,争取工业招商60亿元以上、服务业招商80亿元以上。深化对台交流,发挥霞台融合发展中心平台作用,开设台胞台企服务专窗,招引建设一批霞台融合项目,打造沙江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集镇,做好“+对台”文章,建设闽东北台胞台企第一登陆点。坚持招引与安商并重,加强项目服务对接,落实人才引进政策,推动台湾风情街、千鲜美食城等重点在谈项目早签约、早落地,争取履约率、开工率分别达80%、60%以上。树牢“亩产论英雄”理念,完善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持续打响文旅品牌。深入实施全域旅游“三步走”战略,落实《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推出一批滨海游、摄影游、周边游等旅游线路,培育拓展“东海一号”(一期)沿线多业态精品,构建“+文旅”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实施景区景点提升工程,推进龙首山风景区山地步道、野湾酒店、古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游客集散中心、观景台、旅游码头等基础设施,优化民宿产业规划布局,打造一批热点文旅“IP”,推动4A级旅游景区实现“零突破”。全面实施《“霞浦精品民宿”评定办法》,持续扩大明码标价覆盖面,规范旅行社经营管理,打击侵害游客利益、破坏市场秩序等行为,推动“霞浦人不宰客”诚信品牌由餐饮业向住宿业等领域延伸。推广应用“一机游霞浦”App,综合利用《海错图》,创新一批特色伴手礼,打造“快进慢游”旅游圈。持续举办“霞浦·我心中的那片海”国际摄影大赛、中国·霞浦海洋诗会等活动,进一步打响“画本霞浦·千鲜之城”旅游品牌,力争游客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均增长15%以上。
(三)夯实城市基础,提升层级品质
优化拓展中心城区。坚持“东扩、南移、面海”城市发展战略,深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运用,完成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和专项规划设计,加快利埕、后港、赤岸片区开发,推进福宁湾垦区建设,拓宽城市发展空间。串联整合空间资源,深化沈海高速扩容工程、柘荣至霞浦邻县通高速工程等项目前期,加快宁上高速建设,推进国道228(纵一线)霞浦段、省道201火车站至路亭(柘荣)段等项目建设,持续跟踪对接力争温福高铁途经霞浦并设站。不断畅通城市路网,建成空海大道(三河路-体育北路)、杨家溪路等城区道路,推进天后路(赤岸大道西段)、南峰山路(宁远路-万安路)、罗汉溪路(柯成贵路-许旺路)等路网建设,实施福宁大道延伸段、圣水路延伸段等道路“白改黑”工程,启动六一七路拓宽改造前期工作,新改建道路8.3公里以上。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统筹新城建设和老城更新,启动城区老旧雨污管网提升改造前期工作,推进城区易涝点清淤疏浚工程,新增雨污管网13公里,提升排水防涝能力。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新改建供水管网6公里,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价。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确保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产,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加快“智慧停车”项目建成运营,逐步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推进城区绿化工程,完成滨海片区道路配套绿化,建成一批口袋公园、立体绿化、夜景提升工程。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巩固“创城”成果,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拓展“数字城管”平台功能,加快构建城市精细化、智能化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市容监管,大力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靠、噪声扰民等乱象。强化城区易堵路段、重点区域管理,增设一批警示标识、交通信号灯。持续实施“机非分离”和电动摩托车“分级管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常态化开展重点学校周边道路护学岗工作,合理设置一批“摊规点”,加强城中村、背街小巷集中治理,打通城市“毛细血管”。探索物业星级评定标准,规范社区物业管理水平。强化“两违”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新增违建行为。
(四)聚焦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家园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紧盯五项“一票否决”,深化“我在霞浦有亩田”活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行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播面积12.8万亩、产量4.3万吨。接续实施“3212”工程,深化优势农业提效专项行动,大力引进台湾精致农业,推进彩色水稻育种、葡萄园草生栽培果药连作实验等项目建设,创建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深入实施“三茶”统筹发展行动,推进茶品一条街建设,持续做大霞浦茶品牌。逐步推动海洋养殖“内转外、浅转深”,探索外海延绳式海参养殖、外海海带苗养殖等模式,开展大黄鱼、贝类等良种体系建设,扩大仿刺参秋季苗种规模化繁育成效,打造南方刺参地理标识。建立水产品溯源机制,构建“育苗、养殖、加工、存储、销售”等全产业链条,争创三沙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延续海带、紫菜、海参水产特色区域公共品牌,打造霞浦大黄鱼、霞浦海参等一批县域公共品牌。培育市级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力争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0万吨以上。
持续加强生态治理。
落实“双碳”战略,探索海洋、森林碳汇开发,创建零碳试点县。一体推进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扎实推进臭氧污染防治和燃煤锅炉等专项整治,持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深化“河湖长制”,加大流域整治力度,消除护城河水体黑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保持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主要流域水质达标率100%。建设美丽海湾,推进近岸海域污染监管防治,常态化开展海漂垃圾治理。严格落实“林长制”,打击毁林种茶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推广牛樟种植,完成植树造林1.76万亩、松林改造2.16万亩、互花米草除治生态修复2550亩以上。加强面源污染、固废等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生态环保检查常态化、长效化。
全面构建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海岛振兴9条措施、老区基点村振兴8条措施,多渠道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民收入。开展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专项行动,打造全镇域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离试点乡镇3个、试点村71个。持续开展最美村最差村评比,农村人居环境“标准版”“提升版”覆盖率分别达85%、45%以上。加快沙江至南屏段、青山至岱岐段等22条乡村振兴“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乡村公路30公里以上。加快电网升级改造,新建35千伏及以上线路8.3公里,完成大京-东冲220千伏线路工程,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达99%以上。持续推进田螺岗水库建设,力争吴坑水库、松村水库实现动工。开工建设赤沙二级渔港等12处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