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城乡融合,以更快步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城乡融合步伐,聚焦产业支撑、美丽宜居、共富共享,绘就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乡村振兴利津画卷。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总投资8.8亿元的庄科水库建设工程,疏浚河道沟渠801公里,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3万亩。狠抓种业发展,深化与中科院合作,积极推进耐盐碱作物育种创新和种植推广。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实施通威渔业南美白对虾智慧化养殖及技术示范推广基地、150万只/年黄河口滩羊屠宰深加工等7个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加快建设黄河口雪花肉羊繁育科研示范基地,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着力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条,提升滩羊等特色农产品影响力。持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30家。促进农村宜居宜业。编制完成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体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改造农村道路21.2公里,完成65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2个。实施黄河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续建工程,持续改善滩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常态化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户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为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提供融资不低于3亿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我们将把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和父老乡亲一起把农业做得更强、把乡村建得更美、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四)突出生态优先,以更深层次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蓝天成为常态、绿色触手可及,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狠抓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服务保障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严格落实森林湿地长制,加快沿黄生态长廊建设,年内新增造林1987亩、保护修复湿地950亩。完善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制度,引导群众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聚力污染防治攻坚。抓好第二轮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精准治气,完善重点区域空气质量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强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扬尘管控,力争空气优良率达到75%以上。坚持系统治水,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加强入河排口整治,确保重点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坚持科学治土、规范治废,扎实开展“清废行动”,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稳定。加快低碳循环发展。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进化工产业绿色发展,实施工业节水项目5个,节约集约开发利用利华益工业余热,推动“工业废热”转“废”为“能”。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加大黄河水资源超载治理和深度节水控水力度,实施城乡供水改造等工程,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五)突出品质提升,以更高标准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更具特色、更富魅力、更有温度的美丽凤凰城。以设施完善增强综合承载力。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城市更新等专项规划。有序实施城市更新,推进三里片区综合改造,完成锦绣嘉园、锦绣凤城、锦绣景园等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居住环境。实施滨港路、利二路等雨污分流改造工程4个,对60个建筑小区和7.54公里市政道路雨污合流管网进行改造,年底前实现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高标准建设以“三馆一中心”为主体的体育公园,打造集观光性、体验性、休闲性、示范性于一体的综合运动休闲基地。建成投用文化教育基地,对城区集中供热设施、天然气管网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体系。以绣花功夫推进管理精细化。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一体推进市政设施维修、道路绿化、重要路口节点提升,维护道路60公里,提升改造游园5个,新增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持续加大市容市貌管控力度,深化红色物业、乐活社区建设,支持鼓励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让精致、整洁、文明、有序成为利津的亮眼标签。以外联内畅优化县域交通网。做好津潍高铁建设、G220东深线改建工程服务保障工作。加快德州路西延暨东津黄河大桥建设、省道S315孤阳线利津城区段改建等工程推进,进一步完善县域路网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
(六)突出活力激发,以更新思路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坚持改革闯关、开放探路,持续破解发展瓶颈,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充分激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打造改革攻坚“新样板”。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改革,优化“并联+容缺”审批服务机制,扩展“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扎实推进国家级集成式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建设,探索推行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资源“双下沉”。加大国企混改力度,激发国企发展活力。全面推进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充分发挥国家数据直达基层试点作用,积极承接国家和省、市数据返还工作,完善提升“城市大脑”功能。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深化招商引资“四百”攻坚战,推动产业链精准招商,聚力招引央企、国企、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实现招商数量、体量、质量新突破,力争引进500强企业10个、签约招商项目50个,到位内资100亿元、外资1亿美元以上。打造人才集聚“凤凰巢”。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开展人才政策“对标提升”行动,持续优化政策体系。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加大产学研融合力度,深化与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等高校合作,探索校企人才共引共育模式。深入推进人才净增计划,加大院士团队等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打响“职选利津”青年引才品牌,新引进青年人才2600人。深化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建设,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