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坚持“强投资+硬科技”的导向,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机制,梯次培养更多创新型企业,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依托“高新金融谷”,用好基金、债券、担保等杠杆,打造从天使、创投到并购接续助力的基金生态体系,建立完善国有类金融工具,采取拨改投、拨改贷、拨改保等市场化形式,投债联动、投债结合,精准投、科学管、适时退,为创新人才、科技项目落户发展提供更灵活、更有效的资金支持。
(三)始终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彰显制度优势
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精准疏通“大循环”堵点,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释放内生发展动力。
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建设数字政府,推进政务流程的全面优化、系统再造和数字化提升,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治理“一网统管”,加快城运中心建设,实现“一网感知态势、一网纵观全局、一网决策智慧、一网协同共治”。发挥“区政合一”体制优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颗粒化”改进,提升公共服务专业化水平。创新优化“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深化“园街合一”运行机制。发挥开发区灵活用人机制优势,持续开展雇员制试点、周转池编制等创新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持续便利市场化登记,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措施,推广“施工许可告知承诺”“联合竣工验收”,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全面建立符合基层实际、运转高效的“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治理新格局。不断深化基层管理体制、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支持国企用好市场化思维和手段,增强运营能力和投融资水平,做深改革、做强支撑、做优效益。
全面升级开放平台。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接轨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加快苏锡临界地区同城化发展,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对接合作新模式,乘势而上,积极拿方案、主动争试点、率先享政策。加快与欧盟创新中心合作进度,布局建设欧盟创新中心东部中心。用好“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开放平台,加快推进规则、规制、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争取推出“首票”“首单”“首发”等先行成果。积极稳妥推进与新加坡胜科集团深度合作,做大做强新加坡科创城。抢抓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打造区域性枢纽机场机遇,加强与相城区协同联动,加快临空产业核心区建设,着重培育临空物流、临空服务总部、大数据服务基地、电子商务基地、临空高端商务商贸等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推动数字型综合保税区新片区设立,聚焦先进制造、物流分拨、检测维修、保税开发、服务贸易“五大中心”产业定位,打造长三角跨境贸易新高地。
提升外资外贸能级。系统梳理重大外资项目招引建设情况,统筹抓好新项目招引和原有项目增资扩股、利润再投,培育发展外资总部。推动外资在股权投资、境外发债等新业态、新模式上扩大开放,继续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项目落地。全面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培育方案落地,做大长三角电子元器件国际分拨中心,持续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建设,培育壮大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以“数”为媒做强服务贸易,研究出台数字服务贸易发展产业扶持政策,争创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四)集中精力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发展强劲引擎
突出现代化国际化导向,推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同步现代化、加速国际化,打造最具魅力的科技新城。
坚持以刚性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坚定落实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区产城融合总体规划,深度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产城融合三年建设计划,优化产业空间组织和创新型产业空间布局,深化新加坡科创城、中欧低碳产业园、工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城市设计,因地制宜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快旺庄外下甸、硕放硕北等街道板块更新,推动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建设区域枢纽机场,按下重塑空间格局、提升城市能级“快进键”。提升各类“城市部件”功能品质,强化商业设施提档升级,以点带面,持续提升城市国际化现代化氛围。坚持“适度超前、多轮驱动、注重效益”,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安排90个新建续建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52亿元。优化交通路网,启动旺庄路公铁立交下穿、黄山路等9条市政道路大修改造,全力支持地铁建设,新开优化公交线路8条,有序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加快西气东输新吴段路线调整,构建更加完善科学的市政管网、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成1个海绵城市示范区。拓展发展空间,完成征收拆迁项目44个、总面积200万平方米,其中市级攻坚拔点项目18个。积极探索REITs、EOD、TOD、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等市场化方式,引进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全面盘活市政污水(中水)管网、公共停车位(充电桩)、屋顶可利用资源以及路灯和广告牌等各类公共资源,开展科学有效的市场运营,有力支撑城市建设。
坚持以一号工程推进太湖湾科创城发展。集聚资源、集成政策、集中力量,加快导入国际元素、丰富科创内涵、彰显吴地韵味,早日把科创城打造成全区行政、文化、科创、金融中心。优化片区城市设计、区域用地功能和空间布局,完成核心区规划设计,统筹好地上、地下空间的一体化开发利用,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标志性、功能性的战略平台、产业项目、基础设施,构建功能复合、配套完善、交通畅达、环境良好的高品质城市空间。加快推进科创载体建设进度,细化核心区商业配套研究,规划建设高品质酒店,与无锡太湖湾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形成联动效应,加速打造具有标志性的国际化综合社区,加快推进菱湖大道、科研北路、和风路等核心街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