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2日)

  (四)紧扣全域提升,推动城市能级跃迁提档。落实精明增长、内涵发展要求,加快形成“城北产城融合、城中文脉记忆、城南生态宜居”的空间布局,着力构建城区、集镇、乡村互通联动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支持板块各展其长。全面落实区委常委会集体调研各板块精神,支持板块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成为溧水的八大坚强支柱。开发区要围绕“产城融合、空港新城”目标定位,展现大担当、高能级,全力打造千亿级园区、努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农高区要扛牢农业科技创新“国家队”“试验田”的职责使命,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永阳街道要做强“城乡融合、宜业宜居”的中心城区,力争1-2年内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确保实现“三个明显提升”。东屏街道要咬定百亿级园区发展目标,聚焦“一园、一业、一湖、一站”重点突破,在更高起点上建设以制造为引领的绿色枢纽。洪蓝街道要以集聚资源、融入主城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打造“主城功能区、都市新田园”。石湫街道要充分发挥临校、临空、临水优势,借力国家级影视基地,打响“生态科教新城、特色文旅学镇”品牌。和凤镇要围绕“台湾机电强镇、水韵味稻名镇”定位,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区战略新支点、重要增长极。晶桥镇要锚定“生态经济引领、绿色转型示范”目标,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制造业为支撑、全域旅游为主体,推动建设美丽新晶桥。

  彰显城市品位内涵。统筹推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健全交通体系,有序推进新珠路整治提升等18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高铁公交化,力争204省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综合监管+智慧监测”,实施老虎山水库消险、新桥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高层建筑、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等消防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推进陈沛桥邻里中心、文化馆搬迁等项目建设,实施1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沿街商户市容环境秩序管控,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实施,加快推动群众从“他律”转变为“自律”,让市民家园更精致靓丽。涵养文化底蕴,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地方特色文化培育相结合,加强非遗保护利用,深入挖掘红色、影视、漕运等在地文化资源,精心组织秦淮源头灯会、年货节等系列民俗活动,提升群众文化自豪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探索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深化“交邮快”融合改革,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健全冷链物流网络体系,探索发展共享式“田头小站”等移动冷库,加快推进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巩固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成效,新建美丽乡村30个以上,争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以上。加强集镇规划,提高集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镇村联动共富,打造乡村特色产业集聚中心,全面展现产业共荣、服务共享、生态共美的集镇新气象。拓宽增收渠道,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富农行动。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完善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效益。

  (五)聚焦群众关切,推动民生福祉扩面提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坚持就业优先,落实社保降缓缴补等援企稳岗政策,完善青年、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开展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和灵活就业,把稳就业促增收和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结合起来,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用心用情呵护好“一老一小”,扩大普惠养老和普惠托育供给,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支持医养康护一体化卫生院建设,加快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布局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一镇街一普惠”全覆盖。加强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人口、支出型困难人口等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宣传推广“宁惠保”“健溧保”等补充医疗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下大力气解决超期安置问题,用好“房票”安置、回购安置、片区调剂等“应分尽分”措施,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00套,分配安置房1.26万套。

  持续优化公共服务。着力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深化“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持续推进380个服务事项下沉,将政务服务延伸到银行网点、超市网点、商业街区、企业园区,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推进智慧停车、共享停车,新改建停车场5个,新增共享停车泊位500个,优化公交线路5条,切实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序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推进城南小学、初中及双塘路小学建设,确保南外仙林分校溧水空港学校、第三小学庆丰路校区、永阳中心幼儿园等投入使用。深化名校名园合作,导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探索溧水中专校、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其他本科院校三方合作开展“5+2”办学模式。着力筑牢全民健康的基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开展医联体建设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完善分级诊疗和接诊转诊机制,推进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三甲医院创建,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590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