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西省)婺源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22日)

  三、聚焦城乡融合“开新局”,奋力彰显“中国最美乡村”的“名气”

  相对于“中国最美乡村”的美誉,县城仍然是我们的短板。我们将秉持“美丽无死角、美丽有内涵”理念,以“创国文”为抓手,久久为功,着力打造“最美县城”。

  (一)用“发展眼光”规划。坚持徽派风貌风格,以“百年眼光”审视城市规划建设标准。编制《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的有机衔接,实现全县规划“一张图”。围绕“一脉、三环、五区”(19),高起点布局,推动千年古城区与城南高铁商务区、城北休闲旅游度假区、城东教育产业园区、城西生态工业园区一体发展。加强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统一融合。

  (二)用“工匠精神”雕琢。坚持“强功能、补短板、显特色、优承载”,打造担得起国际旅居目的地的县城。加快“中环路”(20)建设,天佑东路建成通车,完善主城区路网骨架。加快婺北高速连接线、婺西高速--金庸大道、高铁站立体交通枢纽改造提升,高标准打造城市“会客厅”。建成一批智能停车场和小微停车场,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充分利用“边角地”,打造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口袋公园”和“邮票绿地”,让更多群众能够开门赏花、推窗见绿。继续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争创江西省生态园林城市。

  (三)用“绣花功夫”融合。大力开展“彩化森林”“景化通道”“花化乡村”“果化庭院”“美化全域”行动。全面完成15个美丽乡镇建设任务。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垃圾、厕所、污水三大治理工程,优化提升新农村建设点100个,创建美丽宜居乡镇2个、美丽宜居村庄13个、美丽宜居庭院2400户、星级休闲乡村民宿5家以上。加快5G网络及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由城区、景区、乡镇全覆盖,逐步向行政村延伸。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和水美乡村建设,实施一批山塘整治、水库维修等补短板工程,提高农业抗旱能力,巩固拓展“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设成果,推动美丽乡村连线成片,实现“一户一处景,一线一风景,一村一幅画”。

  四、聚焦改革开放“勇破局”,奋力激发“中国最美乡村”的“锐气”

  坚持双招双引“第一战场”,突出营商环境“头等要事”,释放改革创新“最强动力”,以扩开放、深改革、优环境抢抓大机遇,赢得大发展。

  (一)重点领域攻坚破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拓展特许经营领域,整合注入优质国有资产,做实做强投融资平台,提升投融资能力,力争婺投集团资产达到350亿元。全面做实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实体化改革,打响“宿小二”特色品牌,创新创造性搭建旅游产业、茶产业、工业、商贸流通等领域供应链服务平台,做大做强文旅集团和乡村文旅公司,确保文旅集团总资产达80亿元,力争100亿元。

  (二)营商环境提档升级。全面开展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加大惠企政策落实力度,让政策直达快享,更大力度支持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放宽市场准入,大力推行阳光审批、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更大力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在全省打响“婺实办”营商环境品牌,让市场主体办事便捷、成本优化,进一步增加盈利发展空间。

  (三)全力提升招商实效。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突出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专业化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产业链配套项目。坚持“一把手”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三请三回”和婺商回归等方式推动项目落地。全年引进“20项目”2个,引进省外资金73.5亿元。

  五、聚焦生态文明“好棋局”,奋力展现“中国最美乡村”的“豪气”

  生态是婺源最大优势!我们一定会践行“两山”理念,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贡献“婺源方案”。

  (一)巩固“生态底”。全面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大力推进“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21),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实施河长制林长制,确保全县地表水水质稳定达标,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PM2.5年均值、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稳居全省前列。严格落实“三区三线”(22)划定成果和“三线一单”(23)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开展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行动,深入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二)下好“低碳棋”。大力开展“治污”“减排”“降碳”“碳汇”等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落地,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坚持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最大限度增加森林碳库总量。广泛开展绿色创建行动,鼓励共享出行、绿色出行。

  (三)拓宽“转化路”。聚焦绿水青山可量化、可交易、可持续,深入推进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和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全力做好GEP精算工作,健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加快“两山”转化中心运行,推动古建筑全球招募认购认领、农村产权交易、林权赎买及碳汇交易平台建设,为符合条件的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提供信贷支持,助力生态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程,不断拓宽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形成“两山”转化的婺源模式和品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551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