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快企业培育。深入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格局。加大力度推动企业入规,确保规上企业稳定在100家以上,力争达到110家。纵深推进“映山红”上市行动,支持晟琪科技北交所上市,协助恒源科技完成辅导备案验收。强化链主企业培育,培育营收超5亿元企业4家、超10亿元企业2家。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加大5G及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改造,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上云标杆企业2-3家,规上企业上云覆盖率达80%以上,“瞪羚”“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3.做实园区平台。紧扣“三区六园九平台”发展思路,重点加快深寻支援合作产业园建设,打造平台更优、承载更强、业态更为完善的新型园区。完善园区配套,建设城区至深寻支援合作产业园四级公路,优化园区路网,新开工杨梅工业园区、服装产业园等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新建工业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410套。持续加大“僵尸企业”、停工半停工企业及低效闲置工业用地整治力度,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收储工业用地1000亩。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园区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模式,强化自我发展能力。
4.全力招大引强。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开展招商大比武活动,力争全年引进项目45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至少20个、“5020”项目3个。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充实一线招商人员,压实一把手及乡镇招商责任,做到全员招商、全体安商。创新招商形式,围绕产业链开展点题、选题招商,探索推进资本招商。坚持“以进资落地论英雄”,优化签约项目后续跟踪服务,切实为项目和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确保签约项目早落地、快开工。
各位代表,要培育三个百亿级产业,具有非常大的难度,但却是寻乌非干不可、且必须干好的事。正所谓,事在人为、路在脚下。我深信,只要我们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努力去拼、勇敢去闯、扎实去干,定能在三年内实现这一目标,挺起寻乌振兴发展和进位赶超的工业脊梁。
(三)坚定向南融湾,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对标湾区,大力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更大力度的创新,全力争取深寻产业合作示范区年底获省批复同意,打造赣深对口合作的前沿阵地和先行示范。
1.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持续开展新官不理旧账等“四大专项”治理,确保营商环境进入省市一流行列。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积极推进“无实体印章”“无纸质证明”“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以及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一体化”等改革措施,实现95%以上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90%以上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100项服务事项一次办,150项事项免证办,着力打造“寻速办、乌差别”营商环境。
2.提升开放水平。立足深寻支援合作良好基础,巩固拓展“1+16+N”常态化支援合作机制,争取龙岗区区直单位、街道股份公司、社区及协会组织与我县村、社区结对帮扶。加强农产品供销合作和消费帮扶,培育认证“圳品”企业2家、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个。建设深圳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基地,推动深圳社会各界人士到寻乌开展红色教育、饮水思源教育、旅游休闲度假等。加大教育卫生等领域融湾力度,推进学校、医院与深圳教育、卫生系统双向合作。大力实施外贸企业梯队培育工程,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推动外贸出口扩量提质。
3.强化科技创新。深化“特区+老区”人才合作机制,加大“周末工程师”“双聘制”柔性引才用才力度,积极争取与龙岗区科技创新局建立帮扶联系机制,在寻乌设立园区产业服务中心,在深圳设立离岸创新中心。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流动站等,力争规上企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1.93%。实施平台提升行动,加强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高校校地合作,争取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在我县设立创新平台,新增市级创新平台2家以上。
(四)夯实“三农”基础,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1.做强现代农业。以深寻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云上橙·中国(寻乌)柑橘科学园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园区配套,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尽快实现满园扩园。立足我县资源禀赋,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围绕柑橘、预制菜、蛋鸡等产业,积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以更大力度发展柑橘产业,新增种植面积1.2万亩,新建示范基地、标准化生态果园15个。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百香果、鹰嘴桃、猕猴桃、油茶等特色产业,打造8个特色产业示范村。扎实推进“江西绿色生态”品牌建设试点县创建工作,建成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20万亩以上,新认证绿色农产品18个、富硒产品10个。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建成至少1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完成土地开发4000亩、“旱改水”300亩,改造高标准农田7000亩,种植粮食面积20.01万亩。
2.推进乡村建设。持续开展乡村振兴行政村扫一遍行动,推进45个省级新农村点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新建农村公路12.16公里,改造危桥3座、10千伏线路97.41千米,实现25户以上自然村路灯全覆盖,重点行政村5G信号全覆盖。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整治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烂房烂墙现象,新建12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保洁覆盖率均达100%。深化乡村治理,持续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