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西省)德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5日)

  扩大开放求突破。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九江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争取更多国家、省、市层面的政策支持。加快招引大项目,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大力开展产业招商、资本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5个,其中“5020”项目3个。拓展对外大通道,建成昌九高速德安南互通,让德安人民出行更加便利、园区企业运输成本更加低廉;加快推动大南昌都市圈市域铁路昌北机场至德安段、德武高速、昌九大道(二期)建设,完善对外快速通道网络。打通物流大动脉,加快江西供销(德安)冷链物流园、东茂服务区商贸物流综合体建设,启动雁达智慧物流园建设,培育打造县域商贸物流三级网络体系。

  五、坚持以“精心”建“精美”,彰显城市面貌新形象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做优城市规划。统筹保护与发展、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在科学规划、精准规划上体现前瞻性、系统性。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城市绿地、绿线、绿道等专项规划编制,启动九仙岭组团、河东组团、老城组团控制性详规修编,同步开展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为基础设施和工业、文旅重点项目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科学消化存量建设用地,全面完成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城镇基准地价调整工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

  做实城市建设。建立完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畅通城市路网,启动一小规划路建设,完成隆平广场中路东延线及九仙六路建设,建成新广场地下停车场,打通便捷交通圈。推进城市更新,完成三中周边城中村等棚户区改造,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启动宝塔新城、富阳春天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安居路和南互通周边2个完整社区建设,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完善功能配套,启动全民健身中心、城市体育公园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多休闲之地。

  做精城市管理。统筹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及国家文明城市创建,确保国家园林城市复查通过、省级生态园林城市成功创建。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十大重点整治行动,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着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好管好用好公共服务场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打造“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建设城市管理系统等平台,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进5个无物业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实现物业小区覆盖率75%以上。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开展桂田利民、惠民两个保障房小区整治改造试点,更好满足和改善居民住房需求。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确保节能验收合格率达100%。

  六、坚持以“农业”兴“农村”,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

  培育壮大乡村产业。聚焦建强农业园区,围绕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新造高标准油茶2.5万亩。加快粮食产业园建设,打造集育秧、农机服务、稻谷烘干和大米加工于一体的农事服务中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突出品牌打造,加快“一乡一园”提档升级,优先打造磨乌线、德白线、黄金线三条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大力扶持菌菇、葡萄、水梨、莲子、菊花、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强力推进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年行动,新增蛋鸡存笼100万羽,整改达标养鸡场100家,加快打造赣北禽蛋交易市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业、民宿经济、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坚持长治长效、共建共治、因地因情原则,打造美丽宜居幸福家园。持续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全面完成16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重点打造河东乡后田村等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丰林镇争创国家卫生乡镇和省级美丽乡镇示范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完成聂车线、田五线等9条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全县70%以上县道达三级及以上,70%以上建制村通乡道双车道,100%乡镇通三级公路。启动丰林、黄㛚集镇污水治理新建工程,推进全县千座山塘整治及干涸水库清淤,增强供水安全、防洪抗旱保障功能。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52个新农村点整治建设,新建改造500座农村标准卫生厕所。

  持续激发乡村活力。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活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农村宅基地改革。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效,培育一批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100万的集体经济强村。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推行“一领办三参与”合作模式,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四类主体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党建+乡贤”治理模式,做实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七、坚持以“民生”聚“民心”,共建幸福宜居新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信心,释放消费潜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努力解决“看病贵”问题。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日间照料和困难老年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持续实施“关爱工程”行动,推进“护童成长”试点取得成效。健全“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丰林等区域性中心乡镇社工站建设,持续开展“幸福社区”星级评定和“法治社区”创建活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547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