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我们之所以事有所成、开局顺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人民,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县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德安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和心系家乡的德安老乡,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产业结构还需优化、要素保障还需加力;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向往,公共服务还需完善、社会治理还需加强;面对发展新形势、工作新要求,干部能力还需提升、精神状态还需提振。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今后必须加大工作力度。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更是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责任艰巨、意义重大。党的二十大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我们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尽管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冲击影响深远,短期风险矛盾叠加,区域竞争压力增大,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政策效应会持续显现,经济活力会加速释放。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研判形势,准确把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付出百倍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争分夺秒干好每一天,心无旁骛抓好每件事,努力开辟德安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境界。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县委十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围绕“六个江西”建设任务,大力实施“四大提升、五大创建”,坚决扛起打造“三区两点一高地”、建设全省人均经济“十强县”的使命责任,奋力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德安的新篇章,为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突破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左右;节能减排降碳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提质”促“提升”,迈出工业强县新步伐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工业营业收入达到720亿元。
聚焦工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坚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依托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加快推进“1+2+4+N”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快速提升纺织服装首位产业集聚度。加快南方尼龙粘扣5G+智慧工厂等26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新引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项目15个以上。推动工业互联网融合运用,力争企业上云突破250家,建成一批有代表性的5G智能化工厂。大力开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0行动,推动企业扩能增效,培育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家以上。
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打造链长制升级版,做大做强企业实力,提速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快推进德鑫现代轻纺、亿阳纺织等项目竣工投产,争创国家级现代纺织产业基地。加快中微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智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远盛光学电子显示屏等项目建成投产,推进科创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园满园扩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富煌钢构智能制造产业园、智慧智能水泵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大力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推进盛世创业股改及南方锅炉赴北交所上市。
提升园区承载水平。创建省级绿色园区,加快高新区机制体制改革,深入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力争高新区营业收入突破610亿元。加快丰林工业新区三期开发,力争完成高新区第三轮扩区调区。常态化开展闲置企业盘活,盘活土地350亩以上。启动智慧园区建设,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开展“节地增效”行动,推进“标准地”建设,提升园区发展效益。加快标准厂房、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建设,完成宝塔园区上好佳路和九岭路及周边人居环境改造,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适时启动丰林工业新区纺织品市场规划,推进新区与丰林集镇产城融合,满足企业员工生活娱乐需求。
加大项目攻坚力度。坚持把项目作为工业经济的有力抓手,推动“项目大会战”走深走实,确保新开工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以上、新竣工及投产项目40个以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0个以上。深入开展“个转企、小升规”行动,确保年末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总数达170家。全链条推进列入全市大会战的63个工业项目,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0个以上、市级优化升级项目10个以上,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厚实基础。
二、坚持以“品质”创“品牌”,谱写旅游名县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