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企稳回暖。全力稳市场、旺消费,累计发放各类消费补贴1200万元,助力限额以上零售额实现85.86亿元,同比增长11.9%。新建城万达广场顺利开业,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58家,商贸服务逐步完善;小鹏、比亚迪、华为AITO等多家品牌汽车4S店顺利入驻,全区限上汽车零售额增长12.2%,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75%。电子商务加速融合,江西巴夫洛供应链等2家企业获评2022-2023年度省级电商示范企业,全区限上网络销售额同比增长45%。再添渤海银行成功入驻,全区银行机构达22家;成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建立企业融资信息档案;累计发放“财园信贷通”“科贷通”“财农信贷通”等贷款10.6亿元,惠及企业1286家。文旅活力持续恢复,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乡村旅游风光带创建,新增规上文化企业4家,江西汪氏蜜蜂园成功入围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二)我们坚持不懈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不断激发
改革创新担当善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脱钩移交,盘活经营性店面等存量资产注入平台公司,助推平台公司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创新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审批时限由三个月缩短至十个工作日,壕门电子等项目拿地后三个工作日实现开工,该项创新举措被新华社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启动自然村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成3942户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创新动能不断增强,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14家,同比增长31%;中至科技获批省级“瞪羚”企业,联大高科、申宝汽车等5家公司被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推进“双千计划”4“双高创新人才”5“洪城技师”等人才培育,江西科骏实业等2家企业获批南昌市博士科研创新中心。
对外开放奋发有为。积极参与南昌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主动融入世界VR产业大会,加强与广东省七市交流,对标广州市增城区奋力追赶,与高安市构建结对合作,全年新增签约项目49个,总投资额221.7亿元,其中投资50亿元的南昌市政公用集团绿色建筑产业园,投资50亿元的南昌轨道交通产业园,投资2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先后落地;东佳信、华讯方舟等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昌泊希新材料、索瑞世巧克力等项目完成升级改造,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营商环境争先作为。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加快“赣服通”新建分厅5.0版建设,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100%,全程网办率达90%以上。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联合验收率由24%提升至100%;涉税审批事项前移,办税时长压缩80%以上。在全市率先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出“第三方合规评估机制”“周末法院”和“诉事速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开展“企业大走访”及“暖心护企”专项行动,对3.2万家市场经营主体走访实现全覆盖,解决企业反映诉求和问题线索1446条,办结率为99.5%。创新开展“周末亲清行”常态化联系帮扶企业活动,全面落实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兑现惠企金额7.3亿元,惠及企业1670家;落实减税降费及留抵退税政策金额11.9亿元,惠及纳税人约7.48万户次。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扶持“个转企”“小升规”,新增市场主体1.5万余户;新增“五上”6企业141家,增长31.8%。
(三)我们坚持不懈精建管、优环境,城乡魅力日益彰显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全面推进新建城、九望新城、市政公用城周边等片区道路建设,江中路、望北大道等10条道路全线通车,文台路、兴业东大道等6条道路加速推进;梦山北大道、山丹路、新城大道3个市级“胡子工程”提前销号;敏学路、麦山东路等5条断头路全面打通;全力配合西二环高速公路等省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期完成项目建设用地交付。加快城市更新,投入25亿元启动城区排水管网改造三年攻坚行动;投入2.2亿元完成13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提升城市品质,重点打造城市休闲空间5个,建成绿道8公里,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1台,改造城区公厕4座,实现主次干道装灯率100%。精细城市建管,大力推进城市综合环境八大整治行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新建文化中心和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博物馆工程均荣获建筑领域最高奖项——鲁班奖。
乡村面貌再换新颜。投入9.27亿元全面推进“两整治一提升”行动,19.3公里省道、69.5公里县乡道“白改黑”任务超额完成,西圳线、石梅线、梦山公路等主干道沿线环境整治提升顺利完工;实施建制村通双车道和村道路面改造拓宽工程120公里,实现县道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85%以上;危桥改造14座,道路安全防护工程完成20公里,全区农村路域环境明显改善。深入实施美丽乡镇村庄建设,打造“梦飞田园”“丰产河”“蓝泥湾”等3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完成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共同富裕样板村53个、村点整治建设任务260个,其中象山镇河林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望城镇、溪霞镇获评江西魅力乡镇,全区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环境宜居宜业。抓实生态环保问题整改,2021年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销号率100%。PM2.5、PM10均值分别为23.3、47.3微克/立方米,较上年分别下降4.8、9.1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力推进前湖水系水环境治理工程,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取得“前湖水更清”的阶段性成效。大塘坪、金桥等5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有序推进,全区1个县级和6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序推进废弃矿山复绿,完成28座废弃矿山核查,全区未发生重大土壤污染环境事件。提升乡村道路绿化11公里、县级道路绿化9.8公里,溪霞镇获评省级生态园林城镇。
(四)我们坚持不懈惠民生、保稳定,社会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保障更实。始终把民生需求摆在首位,民生支出占全区财政支出比重达82%。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拨付衔接资金0.63亿元,实施产业项目19个,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新增城镇就业540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56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7亿元,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开展“百场校招”等招聘活动64场,实名制签约1.26万余人。构筑农民工“温暖之家”的做法,被省委改革办刊发报道;自主研发“新建区就业供需一体化服务云平台”,获得省委主要领导高度评价。社保扩面提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发放城乡低保金1.51亿元,高龄补贴1579万元。区社会福利中心基本完工,长堎街道、望城镇2个嵌入式养老院建成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全区“六类”老人7提供居家上门养老服务,敬老院工作得到省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养老体系更加完善。省庄花园、文全花园、玲岗花园、幸福家园212.8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基本完成,1.4万余户居民得到妥善安置;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011套(间),保障了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