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7日在浔阳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浔阳区人民政府区长周荣卿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一年,也是浔阳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为不易的一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攻坚克难,高效统筹做好了战疫情、促发展、保民生、守稳定等各项工作,开创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这一年,我们勇担新使命,全力打造“活力”浔阳。面对疫情散发多发、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因素的轮番考验,我们直面压力,持续用力,牢牢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大盘。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6.7亿元,同比增长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同比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万元,同比增长4.6%,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952户,新增注册资本14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8.6%和278.4%,留住了“青山”。千辛万苦招引重大项目。新增固投规模亿元以上项目15个,累计进资118.1亿元,同比增幅8%,“5020”产业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
这一年,我们砥砺新征程,全力打造“魅力”浔阳。人居环境持续优化,龙山、南湖、庐峰等25个社区向“绿富美”蝶变,荣获“全省绿色社区”称号。全年老旧小区改造规模和涉及居民人数双双位居全市第一,获得全省棚户区改造工作激励支持。人文沃土持续深耕,《南昌起义在九江策划的红色故事》成功申报市级非遗项目,塔岭南路等3个历史文化街区“硬核支撑”九江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景观持续向好,烟水亭景区修葺一新,“浔阳江”景区被评为江西省Ⅰ级智慧景区,入选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名单,“浔阳江”号游轮开启浔阳水上旅游新篇章。
这一年,我们斩获新成效,全力打造“聚力”浔阳。面对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用力积极化解,10项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全年民生资金投入15.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再创历史新高。积极贯彻“市人才新政20条”,安排人才发展资金4690万元,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专家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聚才举措和成效均为历年之最。练兵备战、基层建设、民兵整组、兵役征集等武装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全市率先出台全员核酸检测准备工作“33个明确”,成为各县区学习样本。与黄梅两地互认核酸落地检结果,守护好了江西北大门。全区党员干部、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人民群众众志成城、群防群控,铸就起强大抗疫防线,取得了新冠感染防与治的阶段性胜利。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守正创新,精准发力,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新兴产业加速扩容。全面开启与字节跳动、腾讯、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战略合作,千艺工人文化宫数字文创园、巨川数字经济产业园等16个项目加“数”建设,万娱互动、智联大厦“互联网+”等平台跑出加“数”度,数字文化创意园项目装点成九江“外滩”。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预计25.2亿元。淘宝网、抖音小店等电商平台企业注册超过300家,网店数量突破6500家,电商产业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和快递业务量等关键指标稳居全市前列。
传统产业加力提振。产业能级稳步提升,中铁九桥入选全市第一批“揭榜挂帅”榜单,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中瀚、龙翔国贸等11栋品牌商务楼宇入驻企业近1400家,预计全年实现税收7000万元。新兴产业孵化基地云创科技园项目稳步推进,都市工业不断提档升级。石化产业“链动”引领,建成投产长江经济带最大的食品级二氧化碳回收项目,齐鑫化工年产5万吨乙酸仲丁酯、金鑫有色氧化物生产线等加速推进,石化、新材料等产业更加成为现代化浔阳的“强区重器”。
商贸物流加快成势。“5G+智慧冷链园区”加速推进,新雪域与顺丰、中通等物流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九江三志全直达供应链有限公司获国家2A级物流企业资质。“浔阳喜市”“浔阳江之夜”“福满浔城”等十余次商贸促销活动开创“沉浸式”体验新模式。全年累计投放850万元促消费券,拉动消费1.2亿元,荣获“全市服务业先进县区”称号。233探案馆、格南西餐厅、湓浦小酒馆等网红店成为潮流风向标,“青创乐风市集”成功经验得到全省推广。
(二)重塑优势,释放活力,改革开放积蓄新动能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常态化开展“县级领导一对一”“科级干部店小二”等行动,实现市场主体帮扶全覆盖。开通“惠企政策兑现直通车”,463家企业办理留抵退税、减免“房土两税”,扩大“六税两费”减征范围,实施一般企业稳岗返还等各种减免类、补贴类政策,累计兑现2.2亿元。54家企业通过“财园信贷通”融资2.88亿元。完成“赣服通5.0”“赣政通2.0”迭代升级。梳理“帮代办”事项31项、“市县通办”事项124项、“一事通办”事项29项,与16个省48个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12项政务服务实现“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朋友圈”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