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招大引强为发力点,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大、项目为要、项目为尊,全力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行动,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高潮。全年安排区级重点项目180个,总投资11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9亿元以上,其中省“千项万亿”项目9个,开工率达到100%。继续开展招大引强,紧扣临港产业带“五城十链”和“352”产业布局,实施“九个一”产业链精准招商;创新基金招商、科技招商路径,力争招引落地杰诚智能车架、央腾汽车电子等亿元上产业项目15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5500万美元以上。
(二)围绕科创制胜,在发展动能上全力突破
坚持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核心地位,突出抓好平台、主体和人才工作,加快提升创新发展水平。
全力建设科创平台。加快打造“1+5+10”科创平台体系,重点推进环飞龙湖科创生态圈建设,实现台州市国际科学家创业基地首建区南区主体结顶,争取新增1个以上科学家团队签约入驻。争创省级机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实施“一镇一平台”质效倍增计划,争取新增市级“500精英计划”创业创新园1家。加快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力争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实现“零突破”,大力引进工信部产促中心、之江实验控股等分支机构;加快飞地研发中心建设,建成上海创新基地,落户飞地型企业研发机构6家以上。
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启动华为(台州)智能化数字技术创新基地建设,迭代升级数控机床产业大脑和工业4.0中心,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00家,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迭代优化科创支持政策,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增长1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聚焦重点产业,组织企业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一批项目列入省“尖兵”“领雁”计划。深入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30家以上。
着力引育创新人才。实施“南官英才”计划,加强创新型人才团队引育力度,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优质创业项目20个。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百企名匠”工程,围绕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引育关键核心人才。大力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加大“万名菁英进路桥”招引力度。建立常态化海外引才机制,支持企业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来路工作,力争省级以上“引才计划”实现重大突破,推动省级海外工程师培育再创新高。
(三)围绕品质跃升,在城市能级上全力突破
坚持全局统筹、协调推进,锚定“现代宜居新商都”目标,深入开展“五大攻坚”,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和颜值,建设现代化主城区。
加速城市更新。加强重点区块规划研究,聚焦“十大区块”,抓好各类规划的衔接,提高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水平。高标准开发沿财富大道、中央山发展轴,推进一批高品质小区建设,优化城市功能项目布局,打造城市“新封面”。加快飞龙湖区块开发,投用飞龙山庄,实现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加快十里长街改造提升,实现二期开街,启动三期规划。开工建设黄礁白沙文旅项目样板段,完成海岛渔民安居工程(一期)、金清渔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凤栖、古街等未来社区进度,开工建设河西、飞龙湖等未来社区。改造老旧小区7个。
完善基础设施。完成机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加快桐江大道主线、东方大道拓宽等项目进度,开工建设机场进场道路(二期)、台州1号公路(路桥段)、客运中心南站综合供能服务站等项目,确保桐江大道院桥支线通车。启动637国道金清至新桥段建设,再造一条东西向大通道,重塑东部交通格局。力争打通“断头路”8条,改造提升城区道路3条。新建供水管网10公里、污水管网15公里、公共停车位800个。
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抓牢“大综合一体化”改革重点,平稳做好执法权划转过渡,打造边界清晰、执法规范、高效协同的综合执法队伍。加强城市细节雕刻,扮靓入城口、主街道及重要节点,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口袋公园、街角公园、城市小品,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贯通城市绿道,构建绿道网络,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持续提升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市政设施运行管护,做好建管移交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完成所有城镇住宅小区“撤桶并点”。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深化全域美丽。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抓好生态环境专项督察问题整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力争空气优良天数比例高于95%;确保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Ⅳ类以上,其他断面均达到Ⅲ类以上;完成肖谢工业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工程。全力创建螺洋街道商贸特色型、峰江街道工业特色型省级样板,力争实现美丽城镇全域样板。深化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无废城市”创建,力争通过低碳试点县验收。
(四)围绕资源优配,在瓶颈制约上全力突破
坚持整合优化、集约集聚,积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要素资源束缚,不让要素制约成为工作落后的借口,努力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
以改革的思维破解瓶颈制约。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聚焦体制机制、小微金融、人才发展等“牵一发动全身”的重点领域,提高改革的系统性、针对性。健全工作机制,发挥各类专班作用,强化赛马比拼和闭环落实,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克难攻坚的积极性。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中的堵点难点,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市场主体管理与服务”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拓展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可办事项,构建15分钟便民办事圈,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