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聚力突破
强化科技创新。建成区科创中心,加强与清华大学、省产业研究院合作,打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培育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8%。推动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3亿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2%。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落实服务政策,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培植壮大企业。开展“培优扶强”行动,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新发展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17家,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60家。开展“技改提质”行动,实施投资过亿元技改项目21个。开展“智能化改造”行动,支持鲁银新材料等企业智能化改造,建成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智能工厂样板企业10家。开展“人才助力”行动,实施企业“百千万培训”计划,对100名企业家、1000名管理及科技人才、10000名职工分类培训。开展“纾困解难”行动,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切实解决好企业用工、资金等难题。
精准招商引资。完善招商机制,实行“投促+部门+产业”招商模式,突出“招引”和“落地”两个关键环节,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引进市外投资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6%以上。明确招商重点,瞄准装配式建筑等8个主导产业,紧盯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招商。强化宣传推介,通过网络、新媒体等方式,及时宣传我区投资环境、招商政策,开展“云招商”、城市更新专题招商等推介活动。摸清闲置资源、低效用地,推进“二次招商”。
加快项目建设。推进8个省级重点项目、37个市级重点项目、79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40亿元。强化项目全周期服务,优化“精准推进”机制,加大跟踪问效,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推进资源要素向重点项目集中。紧扣国家政策投向,围绕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领域,做好项目谋划储备。
提升园区能级。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推进园区争先进位,打造全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做好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抓好产业项目的招引建设,延伸做强钢铁精深加工等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区域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水资源论证评估,降低入园企业成本。改造提升钢城大街等5条道路,完善商贸居住、智能停车、产业工人等服务配套,加大水电气暖等生产要素的优质供给,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四)在提升城市品质上聚力突破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南城子坡、北城子坡、逯家庄、宋家庄、付家桥等城中村改造,推进桲椤安置区建设,完成20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区文体中心演艺场馆主体工程。完成铁流路等8条市政道路改造,打通汶水路南段等道路,新建改建100个智慧公交站亭。推进6条道路绿化提升,建设栾家岭等山体公园,改造提升艾山等公园游园,贯通山体绿道7.7公里。
加快高铁新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新区,统筹商业、居住、交通、生态等功能,推进片区综合开发,谋划招引会展、总部经济、商业综合体等高端项目,打造发展增长极、城市新地标。加快济莱高铁钢城站建设,站房投入使用,完成广场、道路和公园配套。推进综合换乘枢纽建设,实现高铁、公交、客运、出租一站式换乘。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将铁路沿线、莱钢移交的22条道路纳入保洁管理,加强街道驻地等区域环境整治。实施城市家具一体化保洁,完成钢都大街东段、新兴路的建筑外立面治理。继续开展拆违控违行动,杜绝新增违建。坚持疏堵结合,有效治理占道经营。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处置。规划建设公共区域充电桩,划定3500个公共区域机动车停车位。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整合智慧城管平台等资源,努力构建“一网管全城”的智慧化管理模式。抓好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五)在推进乡村振兴上聚力突破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山东未来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P3实验室开工建设,实验动物中心、抗菌药物替代品研发应用基地投入使用。加快艾乡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新增设施农业3000亩,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4.2%以上。发展畜禽、药材、果蔬等特色产业,加强“三黑”、蜜桃等特色农产品收储、加工、销售、推广,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47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2.45万吨,确保粮食安全。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稳步推动集中居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建设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建成冯家庄安置区。新改建农村道路38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20公里,村内道路“白改黑”15万平方米。改造县乡道路70公里,安装路灯3100杆。优化乡村治理体系,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
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引导农用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稳步推进“三权分置”,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83%。选聘乡村规划师,指导乡村科学发展。加快推进颜庄、辛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升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
(六)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上聚力突破